昨日,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实验室评价显示,由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油溶性降粘技术降粘达50%,降粘效果显著。
稠油一直是西北油田增产创效的重要阵地,其在总储量中占比一半以上。但由于胶质、沥青质和杂原子含量高的原因,稠油开采过程中随着压力和温度的持续降低,井筒3000米以上稠油粘度便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高,甚至达上百万毫帕秒,给稠油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稠油的产量和收率。前期油溶性降粘技术的平均降粘率一般在30%左右,现场应用效果不太理想。
本次研发的新型油溶性降粘技术,针对西北油田稠油的组分和结构,设计了长链状表活性共聚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子长链依附于稠油上,侧链的亲油性官能团与沥青类物质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同时借助侧链另一端的非极性基团形成空间阻位,阻止稠油胶质沥青质的聚集,更好地起到降粘的效果。
该技术的研制成功,为西北油田超稠油的开发提供了一项高效的技术手段,也为西北油田上产稳产、实现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目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