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10日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了解到,国家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已达到100%,为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介绍,目前,中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的监测站点已超过5000个,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网络。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从“测得出”、“测得准”,正在向“测定精”的方向推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同时承担着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预测预报的中心职责,负责区域空气质量形势预报、重污染过程预报以及重点区域预报信息发布等,及时为社会公众提供预报信息服务,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预报员汪巍介绍,从2013年到2018年,京津冀13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数也有了显著下降。这个现象一方面与产业结构转型、能源转换、长期的环保措施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在重污染天气来临之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息息相关。
汪巍说,空气质量改善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减排因素,一个是气象条件。“人努力和天帮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举例说,2019年11月份与2018年11月份的空气质量相比有着明显的改善,从分析来看,气象条件的改善幅度仅为17%左右,但实际上我们京津冀及周边“2+24”个城市的PM2.5的下降程度达到了29%。即气象条件的改善程度明显小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程度。“所以说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改善,既有天帮忙的因素,但是人努力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