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二氯乙烷项目顺利投用、2号聚氯乙烯一次开车成功,高标准完成了提升装置负荷工作,氯碱厂优化措施单月增效超千万。”在12月召开的齐鲁石化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暨月度工作会上,氯碱厂两大亮点工作得到了公司的充分肯定。
面对化工市场走势低迷效益收窄的严峻局面,氯碱厂产品单价涨势迅猛,成为化工板块中逆“市”突围的一支劲旅。
全方位部署 开车成功
在新环保政策的压力下,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价格持续走高,而国际油价持续低位下的乙烯法聚氯乙烯产品,成本、环保优势逐渐显现,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运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的氯碱厂则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公司抓住机遇及时启动了外购二氯乙烷、优化改造2号聚氯乙烯装置两个项目。这为近年来因成本、市场等原因,一直在效益低谷徘徊的氯碱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必须一次开车成功!”装置投产前一个月,该厂召开负荷提升动员部署会,号召全员进入“战斗”状态。严格按照时间控制点推进各项工作,调动各专业部门人员力量,在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深入现场,细致排查,督促整改,实时跟进,落实安全环保等各项条件确认。与此同时迅速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紧贴装置开车实际,考试内容“直击”当前工作的紧迫需要,短短一个月内便完成了相关车间的培训任务。为期四天的考试成为检验培训效果的“拉练场”,为两个项目的顺利开车打下坚固的理论根基。
10月15日,项目顺利中交,为确保装置施工与设计图纸“无缝衔接”、不走样,一张一张对图纸,一根一根摸管线,备战状态的氯碱厂组织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全面排查,“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装置现场‘三查四定’,不能放过任何纰漏!扫清一切障碍,确保一次开车成功。”
3月份项目开工建设至今,历时6个月,11月份装置具备投用开车条件,11月6日首批外购二氯乙烷抵达天津港,11月17日2号聚氯乙烯装置聚合釜投料开车,11月20日产出聚氯乙烯合格产品,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精细化管理 做大产量
“LIMIS系统中,外购的二氯乙烷指标达到99.99%,同时公司又以低廉的价格购入优质的二氯乙烷,对增效有很大意义。”氯乙烯车间副主任朱芳振翻开LIMIS系统,算了笔经济账。
除此之外,氯碱厂在确保完成公司月度计划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产品结构,精细化管理,多产高附加值产品,“拳头产品”直击效益“靶心”。
“我们要在稳定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通过稳定质量和提高批次间的稳定性,提高高端用户的满意度。”生产技术科负责人介绍,11月共产医用料S-1000M高端产品1166吨。
在环保节约方面,氯碱厂采取双向思维,多管齐下,精细谋化,实现环保、增效“一箭双雕”。氯碱厂自投用260单元焚烧装置以来,处理了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废气,节省了外委处置费用。产出的盐酸实现了外销、公司内、厂内的互供,成为又一效益增长点。聚氯乙烯除尘装置实现粉料回收,点点滴滴出效益,颗粒归仓护蓝天。
从外购二氯乙烷项目,到2号聚氯乙烯装置复工生产顺利开车投用,氯碱厂始终把“做大产品总量、做优产品质量”这把精密“算盘”摆在首位。
满负荷生产 实现目标
随着第一艘货轮驶入天津港,目前已接卸二氯乙烷189车,第二艘预计2020年1月中旬全部转移完毕,第三艘也将于节前顺利到港,确保二氯乙烷的持续供应。
随着首批2号聚氯乙烯产品合格产出,装置运行正常,全厂乙烯小时用量最高达18.7吨,创“221模式”以来历史新高。自11月20日项目投用以来,增产聚氯乙烯13788吨。
外购二氯乙烷项目顺利投用、2号聚氯乙烯一次开车成功并稳定产出,拓宽了氯碱厂生产优化操作弹性区间及盈利空间,为未来打开乙烯产量瓶颈奠定基础,向炼化一体化目标迈出先行一步。
“氯碱厂将借时、借势,将重点转向满负荷生产,积极推进外购部分氯乙烯单体,开满2号聚氯乙烯装置单线,进一步实现增效、降耗。”氯碱厂厂长荣猛态度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