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传递出坚强决心与坚定共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关乎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而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是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保障。
机器转起来,农田管起来,车间忙起来——自2月10日以来,在疫情防控的持续鏖战中,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复工复产。面对叠加需求,各地气象部门下好统筹服务“一盘棋”,一手抓疫情防控气象保障,一手抓复工复产气象服务,在全面战“疫”的同时努力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
添信心:“不见面”不减关怀
2月10日下午,春节后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满载86个标箱汽车配件,从浙江义乌鸣笛启程。“我们2月9日通过了复工审核验收,10日马上就召集员工复工生产。”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副总裁方旭东介绍。
与复工复产同样紧锣密鼓开展的,是班列气象服务。在首趟班列约14天的旅途中,精细化的“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专题预报将一路随行,为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科学参考。“困难是一时的,不管哪国人、哪里人,大家都在努力。生意会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在义乌经商的叙利亚籍外商小八说。
千余公里之外的蔬菜产地山东潍坊,一场热闹的“线上咨询会”在农业气象服务微信群里展开。“我家这茬黄瓜,能过几天再摘吗?”看到黄瓜种植户李永生的线上求助,农业气象专家李树军赶忙提醒:未来三四天持续阴天,这两天别浇灌了,最好抓紧采摘。
蔬菜、粮食的稳定供应,是当下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之一,也让全国蔬菜生产基地潍坊有了更大责任。连日来,市气象局成立工作专班,每天调度对接蔬菜生产气象服务的特殊需求,不让坏天气给蔬菜生产“拖后腿”。
隔绝疫情,不隔绝牵挂。随着复工复产的开启,“不见面”式的气象服务在多地涌现。“面对面”少了,来自气象部门的提醒与关怀,却丝毫不减——
在迎来“返工潮”的广东,气象部门深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潜力,专门增加面向企业复产复工、外来务工人员返粤的靶向性、场景化提示信息,引导务工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助力企业恢复生产。
在浙江、吉林、河南、黑龙江等地,气象部门优化行政审批管理,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群众企业办事“零跑腿、不见面”。
从湖南桃源烟叶合作社到山东兖州兴隆庄煤矿调度室,一场场视频连线,将需求方与气象技术人员紧紧相连。远程指导烟叶田间管理,提示煤矿生产调度面临的天气风险……助力复工复产,气象服务或许不在现场,但绝不缺席。
优供给:“加马力”加出实效
“2月11日至13日,南方地区有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方复工复产和春运返程可能带来不利影响。”2月10日,全国复工复产首日,一则决策提示从中国气象局发出。
正值冬春交替时节,复工复产如何科学“看天”趋利避害?各地实招频现。气象部门也加足马力,以不断优化的服务供给增添发展实效。
华北大地,冬小麦春灌进入关键阶段。然而去冬今春,黄河下游普遍降雨稀少,部分麦田缺墒。为此,自2月11日开始,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每秒增加100立方米,为下游春灌用水提供充足水源。河南省气象局与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建立的信息共享通信专线,成为小浪底水库实时调度和精细调度的有力支撑。
同样是改善土壤墒情,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气象部门则抓住有利时机“向天借水”。 2月5日至6日,这些地区开展人工增雪作业,影响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累计增加降水约1600万吨,助力冬小麦安全越冬,打下春耕春播的好基础。
农时不等人,在甘蔗已进入丰收旺季的广西,疫情并未阻挡甘蔗机械化收割工作的脚步。甘蔗气象服务中心新研发的“甘蔗机械收割天气指数分布图”为科学收割增添了底气。在这张依托各类数据自动生成的分布图上,全区各地未来10天哪里适合开展机械化收割作业,一目了然。
2月11日,在雄安K1快速路(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吊车、挖掘机、自卸车来回穿梭。雄安新区首批21个重点项目实现复工,其中6个项目在春节期间持续开工。春节以来,每逢大雾、雨雪等高影响天气,天气提示总会准时出现在工地安全负责人的手机里、工地旁的显示屏上。当下,气象部门正加紧研发“雄安新区智慧工地气象保障系统”,为工地安全建设提供更精细的分钟级降水预报。
南方地区近期强降雨、强对流频发,复工复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样让人牵挂。在广东,气象部门为生产防疫急需物资的企业提供气象安全风险预警,深入阳江核电厂、石化公司等重点单位开展雷电安全检测,针对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线上培训……不停歇的努力,只为助力平稳运行、趋利避害。
迎难而上,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各地行动仍在提速。从田间地头到工厂企业,人们逐渐忙碌起来,气象服务也将始终相伴。广袤的中国大地,又将迎来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