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0-04-02]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总的来看,此次会议释放了四大利好。具体包括: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专项债;进一步实施定向降准;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其中,关于定向降准的表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具体来看,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包括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健全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中小银行应当聚焦主业,发挥在普惠金融中的重要作用,从当前来看就是要解决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鼓励和引导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会议强调要以优惠贷款利率提供贷款。
进一步实施定向降准
会议指出,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扩大对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
关于对普惠金融的支持,温彬表示,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有大型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要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此次会议提出的具体措施则是要解决中小银行的资本来源和成本问题,引导中小银行加大支持普惠金融的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央行在2020年已经实施了2次降准,累积释放长期资金约1.35万亿元。此外,股份制银行在3月降准时,已经获得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月1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在此次全面降准中,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同时,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3月13日,央行公告表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彼时,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将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温彬认为,从政策银行、国有大行到股份行、中小银行,现在对普惠金融都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和鼓励措施。这有助于普惠金融体系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
会议还提到,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尤其是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这对于债券市场发行人来说,是比较明确的支持信号。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这将有助于扩大发行人群体、推进债券创新的步伐。对于符合资质的发行人来说,债券融资渠道会更加畅通。
张旭进一步表示,再融资渠道的畅通有助于改善发行人的融资活动现金流,缓解资金压力,从而降低债券市场的违约率。而且,债券市场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市场,因此债券融资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