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南油气田公司油气田开发首席专家胡勇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霸占”了几面墙的书柜。琳琅满目的科技类书籍,每一本都是胡勇35年来深耕油气田开发领域的“见证”。
从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到博士生导师;
从普通技术人员到中国石油集团的首届高级技术专家;
从探索科研空白的新秀到国际先进技术的领军者;
…………
35年来,无论身处何地,胡勇都坚守本心,诠释好油气田开发所需的每一个角色,用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服务油气田高效开发。
油气开发的科技“服务者”
采访胡勇的1个半小时里,90%的时间都在谈技术。有水气藏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复杂气藏渗透特征研究、石炭系气藏治水技术研究、盆地重点气藏精细描述……这些在外行听起来高深莫测的词汇,胡勇能滔滔不绝讲上半天。在众多科技成果中,他首先提到的是高石梯—磨溪区块。
磨溪龙王庙组气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海相整装气藏,是西南油气田稳产上产的“定海神针”。3年前,气藏受水侵危害日益加剧,稳产形势岌岌可危。面对国内唯一的特大型超压碳酸盐岩有水气藏,胡勇领衔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以两大创新理论、16项创新技术为代表的显著技术创新成果,并组织和指导气藏整体治水方案的编制、完善和实施,稳产效果显著。同样,在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气藏高效开发方面,通过科技攻关,突破了特大型低孔强非均质岩溶气藏高效开发模式与关键技术难题,气藏开发效果大幅度提升,让一个处于边际效益的气藏,成为气区上产主力。
早在“九五”期间,胡勇组织的国家级攻关项目课题“有水气藏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在复杂气藏渗透机理、试井新方法和数值模拟新技术等三大方面获重大突破,助力气田开发,解决世界性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5年来,胡勇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紧密结合油气田开发关键和瓶颈技术问题,先后组织和实施各级重点攻关项目58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41项。各项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为四川盆地天然气上产稳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更为国内油气田开发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让科研成果服务生产发展,是胡勇作为科研人的初心,也是他35年来始终坚守的本心。
团队协作的可靠“领头羊”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管理创新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地市级科技进步奖23项……翻看胡勇的简历,可谓“含金量”十足,但他始终强调,这并非个人的成绩。
“天然气开发领域的科技攻关,是多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攻关,个人作用在里面是有限的。”胡勇说,所有的科技攻关,都离不开团队协作。他直言,团队力量是成功的关键。
去年,胡勇作为具体牵头负责人承担的“天然气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管理创新研究项目,通过组织公司内外多单位近100人研究团队协同攻关,形成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大管理创新成果,并在去年底被评为国家管理创新一等奖。
另一方面,团队的打造离不开人才的培育。近年来,胡勇通过中国石油高级技术专家岗位和硕士、博士生导师平台,先后直接指导13名硕士、博士和技术人员,其中9名已毕业或出站,相继成为天然气行业技术骨干。王俊杰,便是其中一位。
2017年11月,王俊杰成为胡勇麾下的博士后,并于今年以优异的成绩答辩出站,成为气藏评价研究所的一名一线科研人员。提到导师胡勇,王俊杰十分感激:“他非常注重研究中的技术细节和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对我在超深层碳酸盐岩开发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2006年,胡勇获评中国石油首届“杰出科技工作者”,13年后他又获评中国石油“科技领军建功人才”。从一线科研人员再到团队的“领头羊”,胡勇带领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不断前行。
攻坚时期的重要“护航人”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冲击,胡勇坦言,科技人员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同时,作为油气田开发领域的权威专家,胡勇也表示,有压力,更要有动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研工作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据胡勇介绍,当前,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划成了8000万个网格用于模拟计算。“现在,使用计算机并行处理技术,3个小时内就能出结果,以往可能花几天时间都算不出来。”胡勇感慨,这在20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油气田高效开发带来了更大可能。
胡勇表示,现在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开发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对于科研人而言,也拥有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
西南油气田发展的背后,是国家能源保障的需求,每一位科研人都是“护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