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浙江管理处防汛纪实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浙江管理处防汛纪实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8-20

一旦超过警戒水位,就有电话和短信预警;人员难以进入的险地,无人机全部搞定;身在千里之外,也能查看管道沿线情况……西气东输浙江管理处用科技创新技术打造“智慧防汛”,为管道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今年梅雨期,时间特别长、雨量特别大,强降雨区域重叠造成管道沿线大江小河、湖泊多次超警戒水位,新安江水库建成以来首次正式9孔全开泄洪,长江下游太湖水位持续高位波动。特别是8月初的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江沿海登陆后,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阀室“新卫士”:水位监测装置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浙江管理处诸暨分输站站长王晓川接通电话后传来了语音:“31号阀室水位1号预警防区报警,请注意,水深0.3米。”手机还同时收到一条预警短信,告知目前阀室水淹深度。紧接着,阀室值守员、线路管理员、场站值班人员都接到水位预警电话和短信。这一幕发生在诸暨分输站31号阀室,员工们正在对新设备阀室水位监测预警装置进行最后的功能试验调试。

今年以来,浙江管理处充分利用2019年公司推广项目,在高风险阀室安装了6台阀室水位监测装置。阀室水位报警分为四级,第四级水位高度0.3米、第三级水位高度0.5米、第二级水位高度1米、第一级水位高度1.5米。管理人员可根据现场各级报警时间间隔判断汛情风险等级,以便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状态。

根据往年经验,汛期往往需要依靠巡线员、阀室值守员及时巡检汇报才能充分掌握管道沿线水势情况。在安装阀室水位监测装置后,站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阀室进水,给场站应急处置争取了足够时间,减少了汛期场站人员冒雨查看阀室汛情而造成的风险。

管道“天眼查”:5G+无人机

“收到无人机回传影像,此处山体水保设施完好,可以收回无人机。”在萧山分输站管辖的一处管道穿越山体隧道旁,浙江管理处管道科与站场人员一起,利用无人机飞向人员无法轻松走近的山体斜坡位置,仔细查看该处水保设施完好程度及植被水土流失情况。对于存疑点位,可以利用无人机拍摄视频保存带回,组织人员集中观看交流,针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薄弱点,共同研判解决对策。

汛期以来,浙江管理处利用无人机开展防汛重点部位的风险识别工作,站场员工一改往日“一脚水一脚泥,回来还咬一身包”的狼狈模样,不仅大幅提高了巡查效率,还避免了雨后爬山带来的风险,保障了巡线安全,真正实现了防汛踏勘全覆盖。

无人机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一旦发生防汛抢险任务,无人机不仅可以侦察现场情况,对于人员难以进入的位置进行抵近侦察,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获取现场情况。浙江管理处配备的无人机具备负重能力,紧急情况可以精确定位投送应急抢险物资,规避人员、机械进入所带来的风险。

随着技术进步,无人机“搭档”5G网络,可以实现人、机、抢险现场及时联动,进而构建一个天、地、空的万物互联系统。例如,通过无人机生成三维立体工作图,帮助分析研判形势;利用热成像,对险情进行侦比,及时完善抢险方案;还可以组成无人机组群,在人员无法进入地区及时大批量成片投放物资,为应急抢险工作效率带来质的提升。

管道“先锋队”:视频监控+监测桩

在金华分输站站控室,站长吴玄枫正在通过手机查看义乌市城西街道天公山隧道的情况。随着安装在现场视频摄像头的旋转,天公山隧道360度的山体画面尽收眼底。在仔细查看隧道周围情况后,吴玄枫放心地关掉了手机视频。

这是浙江管理处现已安装投用的13个管道视频监控装置,接下来还将继续安装投用覆盖55个高后果区。该视频监控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真正做到身在千里之外查看管道沿线情况,在高后果区管控、第三方施工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效果。

防汛期间,这批监控装置很好地代替了人工,对管道沿线水保设施、防汛重点部位以及汛情进行及时监控,提升防汛工作效率。

借助公司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利用管道应变一体化监测桩,浙江管理处实时收集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点位变化情况。监测桩能够实现自动、连续、实时数据传输,对防汛重点检测部位进行数据采集监测。汛期,浙江管理处每天收到地质灾害监测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今年以来,浙江地区纷纷建立完善信息化平台系统化防汛机制,通过全省逾千数基站进行数据整合,纳入专项监控大数据库,提升了防汛信息的互联互通。汛前,浙江管理处各站场积极走访管道沿线政府防汛相关部门,确保管理人员纳入当地防汛应急体系。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