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致密油高效开发玛湖模式观察

致密油高效开发玛湖模式观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08-27

8月23日夜,玛18井区,戈壁旷野机泵轰鸣,MaHW6222井正进行下套管作业。这口深7010米的油井刷新了新疆油田最深水平井纪录。“资料匮乏,技术和风控难度倍增,每一步施工都是‘步步惊心’。”西部钻探70009钻井队技术员侯君龙说,“幸得各个专业一起想办法,对复杂困难抽丝剥茧,逐一攻克。”

最深水平井的背后,是玛湖效益开发的一条重要经验——协同一体。

3年多来,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新疆油田与西部钻探通力合作,多家油田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协同助力,通过全链条协同创新、一体化提质增效,把致密油效益开发这盘大棋下活了。截至8月23日,玛湖地区今年完成体积压裂的水平井达146口,超出2019年全年完井数12口,创玛湖地区产能建设大开发以来最好成绩。

组织融合 管理联动

2017年玛湖开发驶入“快车道”,年水平井工作量从不足10口爆发式增长到250余口。玛131、玛18、玛湖1、艾湖2、风南4、金龙2等区块雨后春笋般涌现。两三年时间,这里迅速形成了百里油区,高峰时期作业队伍超过400支。点多、线长、面广、主体众多,玛湖开发首要解决的是如何管理接轨、高效运作。

以新疆油田和西部钻探为主体,参战各方在玛湖前线成立联合办公项目组,建立周例会、日汇报和随时反馈的全专业、多层次对接机制,形成了联合管理一体化运作的格局。

在一个名为“玛湖现场决策”的微信群里,有油田、钻探、各专业公司、技术服务方120余人。淡化行政隶属、不论单位出身,每个人都是项目组的成员。每天9时30分,大家都要把上百口正在施工的井情况全部过一遍。遇到各类问题也会在这里及时汇报、及时对标、及时明责。

新疆油田开发公司第三项目部经理于洋飞表示,大家同吃同住、同一个群,有了问题,从多头低效对接转变为精准高效对接,执行力和效率大大提升。“100多双眼睛都盯着呢,能办马上办,事不过夜。”于洋飞说。

玛湖油田各参建单位还实现了实时决策一体化、技术研讨一体化和数据共享一体化。大家通过线上线下,统筹各方资源、优化方案设计、分享信息技术、细化工作任务。通过管理融合的机制,工程技术企业从原先的仅考虑完成油田部署的工作量向与油田加强合作转变,共同研究制约生产提速、地质研究等瓶颈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打好水平井段,保持钻头始终在油层内,是提产的基础。玛湖油层普遍偏薄,要让钻头一直在油层里,如同牵引着一个人在黑夜里走完上千米的独木桥,需要多方高效配合。新疆油田主导建立了多方一体协作平台,组建了地质工程联合办公室,并与西部钻探进行数据共享和决策共享。西部钻探钻井、录井、定向等专业实时反馈信息,一边帮助油田“认路”、一边按照油田实时指令优化钻头下一步的方向,大幅减少了钻头“走冤枉路”的次数。玛湖油田单井轨迹调整次数从2017年的12次减少到今年的3.2次,钻遇率不断提高。

西部钻探准东钻井公司副总经理李保伦表示:“从埋头各干各的活、开会各说各的事,到一起干我们的活、想我们的事。玛湖这么难,不是‘一家人’,干不下来。”

全链创新 接力攻关

玛湖1区曾是影响玛湖整体提速的“特困户”。这里裂缝普遍发育,广泛存在“会呼吸”的井——压力复杂,时而漏、时而塌,复杂时率高,称为“最难搞的玛湖1”。

“一口井,像吐奶的月娃子,顺着呛着都不行,真叫人上火。”一直在玛湖摸爬滚打的西部钻探50610钻井队队长李新说。

一般来说,技术上破题需要很长时间。然而短短3年,玛湖1区就实现了“三级跳”——平均钻井周期从2018年的230天、2019年的196天,缩短到今年96天。50610队在这里更是以35天钻完三开井段的飞快速度率先实现“四开四完”。

玛湖开发实现加速度的背后,是对技术难题的系统化攻关、全链条创新。

怎么理解系统化、全链条?工程技术研究院准噶尔项目部经理邹灵战表示,油田开发本来就是一个涉及十多个专业的系统工程,玛湖非常规水平井又是一片陌生领域。要实现效益开发,必须全链条进行创新,系统整体优化,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在玛湖的石油单位,建立起产研用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横向上,从问题落实、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试验、集成运用到效果评价,形成了无缝接力,科研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纵向上,新疆油田与西部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程院)等技术服务方整合研发力量,统筹优化创新,接力技术攻关,在钻井、压裂、试油、测试等施工环节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玛湖区域提速提产的配套技术体系。

玛湖1区“呼吸井”等高难事故复杂下降,就是全链条创新的成功实践。新疆油田统筹钻井、录井、测井、压裂资料,建立地质工程参数耦合模型,对断裂、裂缝的描绘从“骨架”精细到“纤维”,为预防事故复杂提供了依据。西部钻探打破惯有思维,把脉井筒“呼”“吸”之间平衡点,泥浆密度精细到一层一策、一段一策,摸索出区域事故复杂技术方案。同时,西部钻探联手工程院,对油基钻井液堵漏、试验新型堵漏材料进行攻关研究,实现了泥浆堵漏革命性进步。参与玛湖开发的国际技术服务公司引入北美实践,运用智能化软件对井漏原因进行了系统量化分析,推动了从经验预防到科学预防的转变。

玛湖油田事故复杂时率由2016年的5.86%降至今年的0.66%,处理时间15个小时,较玛湖开发前期减少了67个小时,为开发提速奠定了基础。西部钻探克拉玛依公司副总经理田林海说,以前事故复杂像“遭遇战”,害怕出现事故。如今大家共同形成了一套事故复杂预防和治理体系,我们更有底了,打的是阻击战、进攻战。

换位思考 一体增效

低油价下,致密油为主的玛湖开发同样面临产建投资年年下降的成本效益压力。除了各家内部挖潜增效外,多方一体协作实现更大范围的降本成为破题的关键。

跨企业一体增效是共同的需要。在产建投资压减下,负责玛湖开发的新疆油田开发公司每年都会制定投资控制措施,其中绝大部分都和钻井、固完井、压裂等工程投资相关。而对于西部钻探来说,玛湖油田也是公司主力市场,超过70部钻机、大量技术服务队伍都集中于此,助力玛湖效益开发也就是为自己端好饭碗。

在玛湖不断磨合探索中,新疆油田和西部钻探、各技术相关方围绕低成本勘探开发战略思维,将提速上产与节支降耗并重,从战略协同上加强换位思考,精细管理合作,形成了唇齿相依、互为主辅的全流程降本增效模式。“抱团合作,实现共赢”“成就甲方,才能成就自己”,已经成为玛湖石油人挂在嘴上的话。

一方面油田发挥主导和统筹的作用,帮助工程技术队伍提速降本。面对深井钻机资源缺口,在新疆油田主导下,西部钻探实施工厂化钻井组织方式,今年上半年至少为钻探节约了14部ZJ50及以上钻机。再如,新疆油田克服地面条件、地质复杂等难题,推广“大平台部署”,钻探企业转场时间平均减少了5天,还依托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降本显著。

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企业发挥技术和施工优势,帮助油田破解成本难题。例如,小井眼井可以让钻进速度更快,物耗降低,综合成本更低,工程技术难度却提升了。为此,西部钻探各专业一同攻关,形成了小井眼全工序配套技术。工程院开展国产化大功率螺杆+地质导向工具攻关,实现了水平井低成本导向,减少了对进口旋转导向工具的依赖。目前,新疆油田推广小井眼井近400井次,节约投资约8亿元,大规模快速上产成为现实。

新疆油田开发公司党总支书记、经理刘卫东说,在玛湖,甲乙方一个高度共识是,不能把钱浪费到地下。正因此,都积极给对方搭把手、迈半步,为彼此搭好台,把成本漏失的缝隙填补上,形成提质增效的利益共同体。

一体降本,带来的是双赢增效。在玛湖,西部钻探去年通过优化降本为油田公司节约投资约3.15亿元。而新疆油田通过优化投资,推广效益建产,为工程技术企业在“寒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量。尤其是今年,在全局投资压缩情况下,玛湖以较好的投资回报,持续成为新疆油田主力上产区块。今年上半年,西部钻探完成的进尺工作量就接近去年全年的89%。

在调研中,很多受访者也表示,玛湖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紧密合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尽管如此,玛湖模式仍然给我们很多启发。其中一点就是,要抱团取暖,更要一起练冬,一体攻坚,全链增效,各自才能实现自我完善、循环升级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