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热线’真是及时雨,工作中遇到难题,只需一个电话,他们就到现场,手把手给予指导。有了他们的帮教,我们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管起井来更加得心应手。”近日,在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王场采油管理区王4-3-2井场上,王西二站岗位员工张雨波欣喜地说道。
今年以来,按照厂党委统一部署,该管理区持续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发挥技师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技能创新、技术攻关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全员活力,为攻坚创效注入“智动力”。
促融合,打造攻坚“智囊团”
戴领是该管理区技术信息室一名青年,他凭借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被“点将”成为“王晓燕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员。眼下,他正围绕提高机采效率、降低能耗成本的研究课题,查资料、跑现场,忙得不亦乐乎。
该管理区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融合“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王晓燕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力量,组建“智囊团”,围绕增储稳产、降本增效和安全生产,着重解难题、攻难关,并向全区9个班站29个计量点进行技术援助,开展成果推广,真正让工作室成为高技能人才和岗位员工汲取知识的“氧吧”、聚智攻坚的“舞台”。
为充分发挥每一位人才的聪明才智,该区还注重抓好“五个结合”,即:工作室各项活动与生产紧密结合,与练兵成才紧密结合,与各项主题活动紧密结合,与选树培优紧密结合,与技能鉴定、技师评聘紧密结合,同时,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加大岗位资源共享、人才优势互补的支持力度,完善融合发展机制,采取“广纳贤才”“精心点将“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选拔29名思想素质高、有绝招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智囊团”,建立技术骨干档案库,制订相应奖罚制度,实现创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拓平台,练就创效“真功夫”
11月22日,该管理区副经理李立带领主管技师仲锐、责任技师孙春琴,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技术力量较薄弱的王西二站。
在技术练兵室,10多名岗位员工把技师团团围住。一个个日常技术和管理难题在心对心、点对点的零距离交流中迎刃而解。
为避免技术课“满堂灌”“齐步走”,出现培训效果差的现象,早在8月,该管理区便通过“技师绝招征集”“站点技术援助”申报等工作,抓住员工培训节点拓展学练平台。工作室根据各站申报的技术短板,从技能操作、业务知识、安全方面开展攻坚创效“菜单式”技术培训服务。同步开通“技师热线”和网络“云课堂”,各站点负责人将员工集中关注的技术难题收集汇总后,通过电话和网络向工作室发出“技术援助”,工作室及时组织技师团队进行整理、研究,分赴现场解难,并在“云课堂”和“技师热线”上作出相应解答,快捷高效为一线员工解决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坚持“立足岗位、立足基础、立足提升”原则,借助工作室平台,扎实推进“师带徒”工作,签订技师带徒协议19对。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将技师多年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财富收集、提炼、传承。
截至目前,共举办“技师课堂”进站点活动4次,“云课堂”发布安全生产、采油技能操作、生产指挥平台应用等视频课件12条,累计培训300多人次,为6个站点送去技术援助12次,现场解决盘根跑油、增注泵维修保养、油井回压异常等生产难题9个。
聚合力,助推成果“加速器”
这两天,主管技师仲锐乐得合不拢嘴,原因很简单,经过技师团队数月的集体攻关论证,安全带悬挂装置的关键技术环节得到突破。
为给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搭建展示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该区结合生产实际,按照‘效益高、见效快、推广强’的原则,精选研究课题,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攻关。经过技术人员的汇智聚力,孕育出一颗颗“智慧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攻坚创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减缓光杆偏磨,设计新型盘根盒,最大限度纠偏、保护光杆,高级技师周萍和工作室团队开展《径向柔性随动降耗井口密封器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课题研究。他们针对生产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仔细探勘,精细绘图,反复多次改造,最终设计出径向柔性随动降耗井口密封器,不仅降低了盘根的消耗成本、光杆的更换成本、单井的耗电成本,还降低了因光杆腐蚀断脱造成井口原油溢出的成本支出,在全区75口井推广应用,年节约费用40多万元。
创效无处不在。针对油区普遍油藏埋藏深、地层能量差、油井管理难度大等实际,主任技师尹小玲和创新工作室团队围绕《优化调整泵深,增油创效》课题,通过合理优化调整泵深、匹配生产参数,提高泵效,降低抽油杆折算应力,延长检泵周期,降低作业频次,提高生产效益。今年,经过精细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对王西3斜-5井检泵合理优化参数,日增油达3吨,累计增油140余吨。
创新工作室定期围绕生产重点、难点、创效点,做好技艺传承,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共享资源,开展研讨,共议措施,共谋对策。人才智慧融入到生产各个环节,促进油区稳步发展。
目前,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技改推广5项,创新创效成果8条,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化建议20多条,待申报“五小”成果课题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