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专家把川西气田储层喻为“千层饼”,是因为储层薄且多层,规模优质储层少且烃源不足,油气开发就像是在千层饼里对芝麻做文章。
6000米的“勇敢者游戏”
川西气田是“十四五”分公司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其地质和工程条件复杂,国内外无任何可借鉴的开发经验,雷口坡气藏主力产层普遍埋藏深度在6000米左右,集超深、高含硫、高破裂应力等世界级开发难题于一体,被业界认为是“勇敢者的游戏”。
“川西气田开发之初,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储层‘压不开’,例如彭州113井,破裂压力高达199兆帕,现场施工累计试挤219次,也难以建立有效的流动通道,严重制约了川西气田的有效开发。”西南油气分公司高级专家刘林介绍到。
作为“十四五”开发上产的主战场,也是油气田“双百亿”建设征途中分量最重、资源最充足的“聚宝盆”,川西气田的安全经济有效开发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大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对探明储量的有效升级动用,把储量变成实实在在的产量,是摆在工程院储层改造团队面前最紧迫,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90%成功率的“新派掌门人”
攻克“压不开”问题,就能有效解决川西气田储层改造最致命的“卡脖子”难题,就好比拿到打开川西气田宝藏的“金钥匙”。
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何颂根博士,作为储层改造团队新晋楚俏,其《基于定量化可压性评价的超深层改造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石化首届青年科技精英赛新能源赛区前8名,专门攻关川西雷口坡储层的可压性评价和降低破裂压力措施优化工作,为团队的工艺技术的原始创新提供基础理论研究。
“要降低破裂压力,首先要分类研究,明确不同储层能够被有效压开的难易程度,即储层的可压性评价,然后再差异化提出降破措施。”团队主要负责人何颂根博士通过分析对比先到试验井数据,理清了攻关思路。通过一年时间对“硬骨头”的持续攻关,团队终于找到雷口坡储层可压性的主控因素,并首次大胆提出了川西海相超深层可压性评价方法,创新建立了“差异化改造工艺”新方法,成功预测了气井压开的难易程度,符合率高达90%以上,为川西气田雷口坡储层的有效压开和工业获产提供了技术“秘籍”。
立体改造催生“节节开花”
川西气田储层饼状的地质结构,虽然单层较薄,但储层总体纵向上个数较多,充分利用好“千层饼”上每一个“芝麻点”的资源潜力,就能有效实现单井产能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就能突破经济开发的技术“瓶颈”。
“虽然目前产量较初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由于开发成本高,目前采用的‘封隔器+滑套分流’酸化工艺的针对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气田安全经济开发的需要”。谈到下步储层改造新的攻关方向时,酸化压裂技术中心的李永明副主任指出了团队攻关的努力方向。
“‘长井段立体酸压工艺’,就是利用三维定点布酸原理,改变纵向多个储层的吸酸剖面,让酸液充分流动起来,实现对优质储层的充分改造,次优质储层的均匀改造,以及低品位储层的有效改造,让单井钻遇的每一米储层都能为产量做出‘节节开花’的贡献!”团队高级专家刘林给团队定下了新的攀登目标。
“骨头再硬,也要努力啃。”面对新领域、新任务、新目标,储层改造科技攻关团队责任在肩、无上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