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我们厂有40项‘五小’创新成果应用到了生产现场,实现直接降本增效达700余万元。很多成果有效降低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间接效益也十分可观。”2月15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员工霍恒玉介绍着厂里的“五小”成果研发和转化情况。
20多天前,在采油三厂举办的2018年—2020年“五小”成果评比活动中,霍恒玉参与研发的应急池-压力水流推油装置获得了一等奖。评比活动后,采油三厂启动了“五小”创新相关制度细化和完善工作,为下一步更多员工参与“五小”创新,更多成果转化到一线提供更好地服务。
霍恒玉说:“多年来,正是采油厂坚持为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创新搭建平台,有效激发了一线员工攻坚创效的活力。”
多次升级管理适应创新需求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不仅对正常的油气生产经营产生了影响,同样也影响到了“五小”创新工作。
疫情期间,员工集中培训交流、技术人员到生产现场等都受到一定限制。采油三厂为问题为导向,及时对“五小”创新的模式进行了调整。2020年4月,他们开始推行“技术能人牵头+员工参与+线上线下”的新模式,将创新牵头人有思路有方法、一线员工熟悉现场了解问题这两个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加大线上交流、远程交流的力度,提高创新时效。
“新的模式改变了以往‘五小’创新主要依靠面对面交流、集中交流、到现场查看的单一形式,有效拓展了创新渠道,提升了创新效率,员工参与度也明显提高。”采油三厂采油管理二区经理刘毅说。
为了给“五小”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采油三厂多次对管理制度进行修定和完善。
2014年,采油三厂制定了包括“五小”成果管理办法、评审办法、奖励办法在内的“五小”创新运行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
2018年,采油三厂开始加大对“五小”创新的激励力度,规范了从立项、评选,到推广、申报专利,再到表彰的全链条管理。他们细化了创新奖励机制,每季度对“五小”创新成果进行评比、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把“五小”创新成果作为评定职称、评选优秀人才的参考依据,让“五小”创新员工实现“名利双收”。
2020年,为更好地推进攻坚创效行动,采油三厂再次调整“五小”创新导向,进一步完善了“五小”成果管理办法和评审办法,新编制了“五小”成果节能降耗经济价值评估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了从创新成果数量、科技含量、生产效益、推广价值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创新始终以服务油气生产为导向
杨烽是采油三厂采油管理一区的一名普通员工。近三年来,杨烽牵头或参与了高压自控流量仪阀芯取出工具、可调式管线固定基墩等多项“五小”创新项目,这些项目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近20项。杨烽不仅获得了厂里的奖励,还被评为厂年度高效管理标兵。
“近几年,采油厂始终坚持‘五小’创新服务于油气生产的导向,将‘五小’创新划分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三类。我们一线员工根据这一导向开展‘五小’创新,针对性更强,创新成果也更接地气。”杨烽说。
近三年,采油三厂在一线操作类的“五小”创新成果中,形成论文15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6项,解决生产现场疑难问题200余个。
采油三厂部分稠油井在掺稀过程中,因掺稀量不稳定,容易发生稠油堵塞井筒等问题,不仅造成稀油浪费,而且影响地层原油产出。厂主任技师杨国宏带领团队历经两个多月,研制出柱塞泵自动排液阀,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近3年来,该创新成果在10余口稠油井应用,每年实现增效达82.5万元。
针对卸油台敞口卸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中毒等问题,厂主任技师刘勇与厂油气处理部的多名技术人员联合进行攻关。采油厂随时跟踪创新开展情况,及时帮助团队解决了经费欠缺、材料设备运输等实际困难。2019年4月,他们研发的原油储罐空气泡沫产生器改造在三号联合站成功应用,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目前,该成果已经在西北油田推广应用。
“五小”引燃一线创新创效热情
应急池-压力水流推油装置是霍恒玉2020年最新的创新成果。这项成果在现场投用仅3个月,累计脱水614车共17487立方米,回收浮油614立方米,增效过4.9万元。同时,该装置有效降低了一线岗位员工的操作强度 ,安全效益也十分明显。
近三年,霍恒玉牵头的“五小”创新成果达4项,参与创新的“五小”创新成果达20余项。
霍恒玉说:“刚到油气处理部工作时,老师傅们就告诉我,不要认为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就胜任岗位了。站里的这些装置、流程,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那里才是成长的大舞台。”
在师傅们的指导下,霍恒玉完成的第一个“五小”项目是在卸油的地罐出口处增加溢流档泥槽。这个项目有效解决了S86卸油地罐油泥多,容易堵塞外输泵的进口管线,导致设备维修成本高的问题。这个成果激发了他的信心,从此参与到更多的“五小”创新中。
为了让更多的“小白”参与到“五小”创新中。采油三厂专门成立了“师徒传帮带”联合创新小组,由技术经验丰富的技改大师、创新能手,与基层一线的新员工“配对子”,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教。2019年至2020年,杨国宏、金化线、刘勇等8对师徒完成“配对”,相继申报柱塞泵自动排液阀、低倍数泡沫发生器研发改造等50余项“五小”成果项目。 1月,霍恒玉与2020年的大学毕业生胡亚博签订了师徒协议,成为新一年的“第一对”师徒。
据统计,2019年1月至目前,采油三厂牵头或参与“五小”创新的员工达到了235人次,“五小”创新申报立项24项,同比分别增长120人次、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