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石化帮扶东乡族自治县工作组组长钱有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作为一名国企干部,为老百姓谋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钱有说。
一条扶贫路,两段不解情。过去5年,钱有分别在青海泽库县与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挂职扶贫——一个是全年平均气温仅零摄氏度的高寒之地,一个是十年九旱、大山开会的贫瘠之地。钱有带着责任使命和一腔热血,奔走在茫茫草原与深沟大山中,访民情、察民意,将中国石化的项目、资金、经验带到当地,为民创富,助力脱贫。2020年,泽库县与东乡族自治县均脱贫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
钱有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人民大会堂领完奖后,他又登上返回甘肃的飞机,为乡村振兴继续奋斗。
跨过语言、食物、缺氧三大关,跑遍泽库县每个角落,建学校、助学子、促就业,赢得白色哈达和夸赞
“虽然这里看起来非常落后,但是你看那些吊车和脚手架,你看那些淳朴藏民渴望脱贫的眼神,以后这里一定会越来越好。”2016年,离开北京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挂职的钱有,对扶贫工作信心满满。
在青海,素有“黄南很难,泽库最苦”之说。泽库县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是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铁蒺藜”。
钱有很快遇到三大难关。第一是语言关,听不懂老百姓的藏语;第二是饮食关,吃不惯酥油类食物;第三是缺氧关,高原反应导致无法入眠。
听不懂语言就从字母学起,掌握简单的交流;吃不惯就逼着自己吃,最后爱上了地方食物;睡不着就先熬着,慢慢适应了就可以入睡了。
在调整适应后,钱有一头扎进基层,调研确定扶贫项目。在泽库县的3年多时间里,钱有驱车近12万公里,跑遍泽库县所有的行政村,争取到帮扶资金437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6个。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钱有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未来”。他筹措资金,在泽库县民族中学开设高中女子春蕾班,为愿意继续上学的女学生提供助学金。组织春蕾班学生前往北京开展夏令营活动,开拓她们的眼界。
这里原本不太支持女孩上学的家长,被他的真情和真心打动,专程上门献上哈达。
在泽库县期间,钱有将43%的援助资金投入教育领域。其中,帮扶泽库县建成西部民族中学,实施五所学校饮水工程项目,修缮泽库县王家乡中心完全小学运动场,实施两所寄宿制小学宿舍楼建设项目。同时,他积极协调当地石油公司,在泽库县举办专场招聘会,吸收了18名泽库籍员工,已有3名泽库籍员工成长为加油站站长。
2019年,钱有的扶贫挂职到期,他带着万般不舍离开。挂职3年,这里淳朴的藏民、巍峨的雪山和一个个扶贫项目都已成为他难以忘却的回忆。他说,为人民服务已经融入他的血液。
刚下青藏高原,又上黄土高原,制定硬核措施,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我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培养了我,现在正是脱贫攻坚决战之时。我有少数民族地区帮扶经历,有信心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得知中国石化向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的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增派帮扶力量的消息,钱有向上级表态。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这里群山起伏,十年九旱,全县30多万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布楞沟村视察,嘱托“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中国石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先后派出4任挂职干部,投入帮扶资金4.5亿元,帮助当地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问题。钱有作为第5任下派的帮扶干部,担任中国石化帮扶东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
钱有迅速进入角色,把布楞沟流域4个未脱贫村作为主攻点,按照全县脱贫攻坚规划部署发起了总攻,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群众。
离最后的验收不到7个月时,有几个村的贫困发生率仍高于8%。钱有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瞄准产业增收一户一策做文章。“东乡族自治县老百姓家中人口多,一般都有四五个孩子,要达到人均年收入4000元,就得下绣花功夫,一人一个办法。” 钱有说。
推广藜麦种植、建设暖棚圈舍、协助申请贷款、组织技能培训、开展电商直播、推动消费扶贫,一项项措施落地,一个个指标转好。男人去县里做工,留守妇女走进石化扶贫车间,生病老人申领救助金,上学儿童得到助学金,每一个人都有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11月21日,东乡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而泽库县也已在2020年4月21日脱贫。钱有说,帮助两个贫困县变得慢慢“有钱”,他没有辜负使命。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用实际行动践行“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钱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党和人民重托,放弃在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远离父母妻儿,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合力攻坚,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上两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群众的幸福,用实际行动践行党中央“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1980年出生的钱有拥有湖南人典型的性格特征——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在北京石油工作期间,他主要负责油库物流工作,因为工作拼命、业绩突出,大家都称他为拼命三郎。在泽库县和东乡族自治县期间,他将一腔热血全部倾注到扶贫事业中,不顾个人得失、安危,一心只想让贫困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成为大家口中的石化好县长。
2018年4月的一天,钱有在习以为常的缺氧状态下工作。出门时,他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导致脑部颞骨骨折。当晚,主治医师对他进行手术并下达了病危通知。术后不久,钱有渐渐恢复清醒意识。他依然心系扶贫工作,认为一直这样住院会耽误很多事情,于是跟主治医师“讨价还价”。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医院和他签订病人医疗事故无责任书。他住院到第9天便返回到一线继续工作。
当地干部说到钱有过硬的作风都竖起大拇指。一次,钱有下乡了解民情,得知一个乡镇群众居住分散,水管线覆盖面小,存在吃水困难。他心急如焚。在海拔近4000米的山坡上,他用双脚丈量10公里管线走向,连夜起草项目建议书,并在第二天一早拨通总部电话争取援助资金。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石化援助泽库县实施3个易地搬迁点水利工程,解决5563人和8万头大牲畜饮水难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或许是钱有每一次回答何时返京的内心写照。从2016年8月开始扶贫工作,钱有就和家人聚少离多。2019年8月,他的女儿出生,但他在家并未停留多久就再次踏上扶贫征程。
“这些年有没有工作和家庭责任难以兼顾的时候?”面对这个问题,钱有眼眶变红。他停顿了几秒,平复情绪后说:“怎么会没有呢?遇到困难,我们都尽量各自处理好。”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选择了扶贫事业,就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钱有和他的扶贫战友一起,继续迎接挑战、经受考验,继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向着乡村振兴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