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通过对HH36P95井定点加压酸化,日增油效果一直稳定在2.5吨,日前我们已优选出4口同类型井待实施,这也是今年主要的一个主攻方向。”4月5日,说起今年的油井措施工作,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副厂长李俊鹿面带喜悦。
年初以来,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将“快突破、快试验、快建产”为重任,以问题为导向,瞄准全年任务目标,“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和开发规律研究,大幅提高产能先导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为油田增油上产做实硬增量增添了信心。
精心部署推进油藏攻关试验
“开发方式直接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目前的弹性开发随着能量下降,油井进入产量递减阶段是必然规律,坚持在规律中寻找新认识、寻求新突破,主动加大能量补充方式攻关试验力度,探索油田开发新模式,以扭转产量递减被动局面。”李俊鹿说。
该所在规划部署上早安排,根据目前红河油田长8、长9等主力油藏低能低产的现状,提前编制《红河油田长8、长9直井侧向驱注水试验方案》,利用目前现有直井和地面情况,结合开发试验中的成果认识,不断优化扩大试验,将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技术水平。目前已经在HH105、ST2、HH37、HH55等4个井区,优选12口侧向注水补充能量试验井。
他们在开发试验上求主动,成立开发试验项目组,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攻关试验研究,科学编制攻关计划和阶段试验目标,确保把稳产、上产措施井的安排具体化,并结合每位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对开发试验项目进行分工,将试验具体落实到人,从试验选区、方案论证、方案部署、实施跟踪到效果评估,均由专人专项负责,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高效落实,有力掌握了上产主动权。
精细注水推动老区储量盘活
“前不久,开发研究所承担的公司重点科技攻关技术——“高压侧向驱技术”获得分公司年度攻坚创效专项劳动竞赛银奖。”该厂油气开发专家吴锦伟说。
红河油田长8油藏注水主要集中在HH105、ZJ25等老区,这些井区储层物性差,由于前期试验不够充分,油井递减大、产量低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注水不见效,严重影响了超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评价。
为了进一步盘活老区储量,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人员不断寻找病因,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水驱水线方向与设计井网中的角度存在一定偏差,同时受目前注采条件限制,针对性试验适应性差,驱替压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水驱效果。
今年以来,该所技术人员本着“成功一块,推广一块”的原则,结合油藏特征和前期水驱试验效果,不断优化试验参数和攻关方向,开展高压大排量侧向驱、水平井同井注采、交错缝注水等多项攻关试验。其中高压大排量注水试验井组HH1054-1注水后,周围3口油井均见到较好的增油效果,最高增油达到3.2倍,井组递减率-9.72%。
“这些攻关试验进一步扩展了提高裂缝-孔隙型油藏水驱开发技术方法,下一步根据油藏特点和试验效果进一步优化扩大试验,日前已优选不同试验类型试验12个井组,第一批初步实施2个井组。”吴锦伟说。
精准施策助力油井释放产能
“油井吞吐可以解决单井不出液情况,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相关参数可以借鉴,试验有效期短,增油有限,措施效益差”,该厂油气开发专家吴锦伟说,“如果可以找到油藏特征与施工参数的匹配关系,不仅单井产量可大幅度提升,开发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对此,他们加强地质油藏研究,通过不断梳理吞吐井的油藏特征和施工参数,在庞大数据中寻找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调整兼顾评价;通过不间断矿场试验对每一项参数进行认真总结,努力挖掘并释放地下潜能,最终总结出不同油藏特征的见效机理以及与之匹配的施工参数,为油田开发不断做“加法”。
“今年实施的31口吞吐井中,累增油大于100吨的油井比例提高了24.1%,措施有效期由68天提高到了103天,提高幅度达到151.5%。”吴锦伟说。
此外,该所技术人员还不断加大矿场试验力度,对以孔隙型为主的油藏驱替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同时,开展变流向周期注水,交错缝驱替注水等裂缝性油藏增能先导试验,进一步提高老区采收率,为难动用储量变为经济可采储量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