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在神木召开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现场警示会,通报陕西恒源电化公司“5·2”事故情况,深入剖析事故原因,深刻反思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督促全省危化品企业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和化工、危化品企业负责人参加,并集体观看了“5·2”事故警示片。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5月2日凌晨0时12分,位于神木市的陕西恒源投资集团电化有限公司2号电石炉停电准备处理炉内料面板。1时10分左右,在处理炉内料面板结过程中电石炉发生塌料,导致高温气体和烟灰向外喷出,致使现场作业的20名员工不同程度烧伤,其中4人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事故要铭记一生。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原因、责任问题。”恒源电化公司负责人沉痛地说,通过对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问题。比如违规放水炮;严重违反交接班管理制度,违规将两个班的工作人员同时安排清理料面,造成作业人员数量超标;现场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穿戴防护服及防护用具。
其次,工艺流程管理存在严重问题。今年初,该公司外购原料石灰石和兰炭品质发生较大变化,原料粉末量增多,导致电石炉料面板结加厚。原料质量发生变化后,生产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料面处理周期,导致料面板结增厚,现场处理难度增加,但未及时调整操作措施,仍采用原来的办法,加大放水炮频次,导致事故发生。再次,重大隐患风险辨识、管控能力不足。
据介绍,放水炮处理料面这种作业方式在电石行业普遍存在,电化公司采用多年,但属于一种习惯性违章行为,公司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见怪不怪,简单认为“别人这样干没出事,我们也不会出事的”,甚至还编制了放水炮操作规程,把违规的事当合规的事干。
即刻整改扭转被动局面
这位负责人谈到,事故发生后,该公司对“5·2事故进行了认真剖析,深刻分析事故原因,并就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是深入贯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打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调研电石炉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对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加快出炉机器人、料面处理机技术改造并提升自动化管理控制水平,通过技术提升和机械化改造,切实减少高危岗位人员数量,向本质安全型迈进。
二是加大隐患排查力度,针对此次事故开展地毯式类比排查,全面开展重大安全隐患辨识、评估,有针对性开展安全专项治理。通过自查和第三方专家查评的方式,对所有设备、系统彻底进行一次缺陷和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全面整改。进一步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管理,针对关键装置、设备设施、重点部位的工艺指标、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风险分级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
三是规范特殊危险作业管理。针对料面处理作业,禁止使用水炮和控制料面作业人数,能用机器代替的绝不用人,能远程操作的绝不现场操作;加强涉及高温、中毒、易燃易爆等危险作业环节管理力度,确保作业安全。同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危化品生产过程监管
“深入分析‘5·2’事故,暴露出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政府监管人员在安全理念、隐患排查、教育培训、政府监管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漠,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不到位,教育培训走过场。”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田胜利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方面要下足功夫。
田胜利表示,要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控制安全治理,对涉及“两重点”工艺的危化品生产企业重要装置、关键部位开展可操作分析(HAZOP),及时发现和分析设备装置、工艺过程中的危险隐患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管控措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两重点一重大”化工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罐区设置独立安全仪表系统,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企业采取停产整顿、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达标;已完成自动化改造的,要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把现场作业人员数量减下来。
据透露,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将对全省121家精细化工企业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反应工艺危险度,改进安全设施设计,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作坊式生产的企业淘汰关闭。同时,将对全省34个化工园区(含化工相对集中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充分辨识现有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认安全风险受控程度,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和周边环境安全提出预防事故、控制风险、降低事故损失及影响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