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四溢,碧草连绵,人工湿地下,污水处理设施正在悄无声息地工作。这是婺源县江湾镇王富坦村建在村口河边的一处污水处理设施,农家生活污水在这里经过处理,就可以直接排入村前的河中。
通村连户,打通环保“最后一公里”
2016年以来,婺源县统筹1.2亿元,分3年建设12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不处理好农村的污水问题,就无法从源头保护好一河清水。”几年来,婺源县环保局局长叶茂根总是奔波在农村各点进行督导。
“一根管子接到家门口,把家里卫生间、厨房以及洗衣的污水都收集走,现在村里再也闻不到臭水的味道了。”村民石如凤年过七旬,身子还硬朗,每天在家烧菜做饭。
石如凤老人不知道,只有30几户人家的村庄,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全国来说都是先进的。为打通环保“最后一公里”,该县下大决心,花大价钱,因地制宜选用污水治理工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村庄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污水治理工艺,发展民宿和农家乐的景区村庄采用多种生物滤池工艺,其他村庄则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工艺。
算生态账,以“含清量”求“含金量”
近年来,婺源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旅游向农村延伸,农家乐、民宿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婺源因生态而美丽,因生态好而旅游兴,所以我们在发展中要算好‘环保账’,把环境保护做在前头,只有‘含清量’才能有‘含金量’。”叶茂根如是说。
“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村是婺源老牌4A级风景区,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过去,每年旅游高峰期,门前的河上总漂着一层油渍,必须重视呀!”李坑村民反映,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搞农家乐,污水直接排入河中,令人担忧。河水一旦被污染,旅游“金饭碗”摔破就难再端起来。为此,李坑村于2017年启动景区整治提升,不仅提升村庄风貌,还投入15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如今,李坑村流水清澈,碧波荡漾。
除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实施,该县还同步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们这个污水处理厂投资400多万元,采用先进的水平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工艺。”江湾镇党委副书记叶勇强介绍,镇区现有农家乐200余家,每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产生的污水量巨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江湾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如果不把污水问题治理好,将来肯定会成为‘痛点’,掣肘江湾旅游发展,得不偿失。”
雨污分流,打消旅游发展后顾之忧
婺源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整县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此,该县同步建设城市雨污分流、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县乡村三级污水处理网络,形成全域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城区雨污管网60余公里,推进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和12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这一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婺源县环保局行政服务股副股长徐志彬说,自然村是源头也是重要一环。据介绍,婺源以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乡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项目、传统古村落污水治理项目和高品示范村建设项目为实施载体,实现一项工程多项成效。如今,婺源打造出的秀美乡村点,地下都有雨污分流管网,为乡村旅游发展打消了后顾之忧。
“保护河流,要追本溯源,关键还要做好岸上文章,污水处理必须从源头抓好。”叶茂根说,婺源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被省环保厅作为典型,在2018年全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