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创邑愚园路商户联盟愿景共识会-第1期

创邑愚园路商户联盟愿景共识会-第1期

来源:国联资源网-会展报道    发布时间:2019-06-28

在今天,品牌之间跨界联动已经见怪不怪

服装可以和饮料联名

宇航局可以和包包联名

一瓶辣酱也可以和 hip-hop 联名

 

那么,一条街区里的不同商户之间

可以有哪些联动的可能性呢?

 

老伯伯内衣店 x 艺术展览馆

生活的场景本身也可以是艺术的


1.jpg

 

  @老伯伯内衣店 x @FiuFiu

 

乐器手工艺&培训店 x 舞蹈培训工作室

借助音乐和舞蹈,与大家共奏社区乐章

2.jpg

 

       @熙律 x @Luna Studio

 

传统点心店 x 咖啡网红店

月饼阿姨和咖啡店主共创新颖下午茶

3.jpg

 

   @西区老大房 x @愚园百货

 

愚园路历经数年的「城市更新」,不断涌现出新鲜「产物」,奇思妙想的创意潮店、独立安静的人文书店、天马行空的艺术长廊汇聚于此,多元化业态的蓬勃发展,成为周边创新企业、创意工作者、文艺青年们聚集的活力街区,充分展现愚园路的独特魅力与生机。


4.jpg

 

如此多元的人群聚集在这里,对于愚园路来说意味着什么?商户、在这里上班的年轻人、游客、居民和管治机构,有没有可能联动起来,促进这条街道和大家的共同发展?

 

怀着这样的初心,社趣更馨协助发起了「愚园路商户联盟愿景共识会」,邀请了30名在地的居民、政府、商户、企业、白领作为街区共创者一同参与,共同探索愚园路未来可能性。

5.jpg

 

每个环节和工具的准备都以人为中心去做设计,让平日熟悉或者是仅打过几次照片的商户、邻居能够以一个轻松的心态从一个陌生的场景下逐步进入到相互了解、相互看见并且能够共同探讨,共同行动的状态。

 

「给你左边的朋友画头像」给大家一个很好的理由认识自己左手边的这位伙伴,而在相互介绍的环节里,我们发现,原来身边生活着一群与自己有着同样热情而温暖的伙伴,无论年龄、职业、特质,都在这里一起发光发热。


6.jpg

 

在愚园路生活了66年的黄阿姨——亲切随和

开布包店名字有点酷的桓炫——儒雅谦逊

在此工作了6年的建筑师窦工——优秀认真

艺术咖啡综合店的创始人嘟嘟——可爱有趣

社区志愿者兼合唱团成员李阿姨——热情友好

想要深入社区去分享吉他技能的熙律——年轻有型 


一个下午的时间,彼此拥有共同的身份——街区共创者,讨论了各自对愚园路发展的认知和感受,从而打开了新的视角,分享和挖掘每个人心中那一点感动与共鸣,以及对街区发展的思考和期许。

 

「商户联盟蓝图共创板」的每个共创小组都有年轻且充满热情的店主、熟悉社区的老居民、见证街区发展的老品牌,彼此之间的互补,一来一往,年轻人会把节奏放缓,认真为阿姨和老伯伯做记录,在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其中。


7.jpg

 

8.jpg

 

一个共识会除了共识愿景,还有共识彼此的关系,当分散的想法汇总在这个工具里,大家惊奇的发现彼此间居然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

比如对联盟所要传达的理念:诚信经营、协同发展、深入社区,形成联动。


对联盟的功能:商户之间关注整合及分享资源,共同开展活动,形成更具有影响力的事情,居民也给商户联盟补充商户联盟还需要做到社区责任的功能。


除此,还有一起同行的理想成员特质以及觉得适合的工作模式一一呈现在其中。


9.jpg

@四个小组的共创板

10.jpg

  @成果汇总板

 

不同角色对商户联盟更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方式有了清晰的界定,从线上到线下,从决策到执行,这些共识会逐步形成某些新的共同主体,为愚园路未来共同的成长提供很多启发和能量。

 

 大稻埕 

# 老街区再生创造新活力 #

 

1978年台北政府计划拓宽大稻埕迪化街的道路,作为台北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大稻埕居民公开反对,将拆除拓宽计划推迟了10年。10年后拆除期限将至时,当地NGO组织发起“我爱迪化街”活动,引起居民的再次关注和对拆除的反对,使得政府计划再次暂停。随后NGO组织邀请学界专家和民间组织共同组成规划团队,进驻街区,协助当地居民进行建筑的更新改造。

 

受此影响,1995年,台北政府开始推动“大稻埕地区在发展计划”,在街区设置工作室收集民意。如当年有人提出迪化街传统春节年货商业业态没落,希望可以在保存传统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当地经济的活力。次年政府就组织了迪化街的年货大街节庆活动,将整体作为地方文化节向外推出。2000年,正式实施“大稻埕特定专用区计划”。至此大稻埕保护成为台湾地区第一个由民间力量主动提出、自下而上推动的大规模街区保存计划。

 

除了保存,大稻埕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持续地街区再生所创造的活力,而大稻埕的街区再生也同样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着。

 

11.jpg

 

2010年台北政府推出了URS(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都市再生前进基地)计划,提出“由政府提供地点,鼓励民间组织进驻,让其自由展现创新力量,将文创的种子埋进这些老街区中”的更新概念。不对主体有预设框架,将都市再生分解成一个个开放的空间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融入其中,鼓励这些小而美的URS将他们身上的创意活力扩散到周边的街区中,从而发酵成一种全新的都市氛围。

 

而URS也始终保持着街区分享的理念,不会只把自己当做街区上的一家商铺,而是把街区当做共同生长的土壤,让街区当地居民可以有更多参与分享的活动入口,与当地居民形成更融洽的关系。以此来共同应对大稻埕发展后,大量观光客涌入带来的房租上涨、传统业态消失等新的问题。

 

 地瓜社区 

# 共同打造生活的理想社区 #

 

在北京存在着大量的地下室,从事低收入行业、无力支付高昂房租的北漂打工者不得不居住其中,潮湿、异味、混乱是这些地下室的常态。而最关键的是,居住于此的人也常常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做自己心中所想之事,而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在社会上简易的工作身份。

 

地瓜社区是由周子书于2015年发起的地下室改造实验项目。经过长时间的体验和交流沟通,地瓜社区的定位不仅仅是地下室空间的改造,而是给地下人群提供扩大社交圈和职业的可能性,让原本混乱封闭的地下室重新成为可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创造新的社区氛围。

 

将社区闲置的地下空间在社会诚信网络的基础上,改造为社区共享客厅,帮助居民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在社区内为邻里提供服务,让每个人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用自治共享+产消一体的全新模式来连接社区邻里,营造平等、温暖、好玩的社区文化,从而获得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并激发起社区里新的邻里关系,重建社会资本。

 

12.jpg

 

地瓜社区的治理模式是由居民、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的,地瓜社区的五位全职工作人员也是所服务的小区内的居民。地瓜社区有很多小型商家的合作伙伴,因为相同的理念和使命聚集在一起,共同打造一个生活中的“理想国”。这些小型商家们与地瓜社区在社会创新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探索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沈阳中海西社区 

# 曾经的机车车辆厂转型幸福家园 # 

 

沈阳中海西社区位于皇姑区西部,辖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曾是皇姑区一环内车辆厂地块的原址。工厂始建于1925年,是铁道部所属的机车车辆工业大型企业之一。当时京奉铁路是我国修筑较早的国有铁路,然而有了自己的铁路却没有自己的修车厂。如果机车损坏,只能前往唐山进行检修。经过了本地力量如张作霖牵头于此创建修车厂。通过一代又一代工人的艰苦奋斗,机车厂逐步从陈旧破烂的工厂跃升为修造并举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13.jpg

 

在人们对中海西社区的关注度逐渐升高的同时,却无奈地看到一处处珍贵的工业遗产正在消失。2017年,中海西社区被选为沈阳市首批“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试点社区。如何传承社区文脉,变生人社会为熟人社会,探索新社区的治理模式成为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中大城市化学院带领的共同缔造团队一开始进入协助社区不同角色看见彼此眼中的社区,其中包括它过去的文化,它现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期望。于是第一次的工作坊中在地团队协助社区居民等角色用社区模型、照片墙、海报以及准备视频、PPT等展示资料辅助居民、商家、社区及物业共同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不少“金点子”在讨论会中碰撞产生。讨论过程中也协助引导大家继续寻找、发现社区的不足之处,最后收集了120多条居民提出的问题。

 

优化社区的居住环境之余,共同缔造团队邀请商家、广大居民以及物业代表参与「共同缔造方案讨论会」。针对上一阶段居民提出的问题,团队针对性地制定了六个行动计划,通过对中海环宇城商业广场西侧的公共空间节点进行改造,以原有机车头为主题,恢复车辆厂的历史记忆,带动商业氛围。园区内借助标识系统传承车辆厂文化,重现过去的车间与繁荣景象。重塑社区历史文化的同时,完善园区内已有设施与绿化系统,并构建“在大党委领导下,以社会组织为基础,党群组织主动参与”的社区协商共治体系,规范活动组织,推动商家联盟等组织建设。

 

 袁家村 

# 村民让古村重焕生机 #

 

除了分享城市伙伴做过的尝试之外,我们也想要分享乡村振兴过程中很具有启发意义的案例,这便是「袁家村」。

 

地处陕西西安附近的袁家村是一个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也曾是和许多中国的古村一样面临着「空心化」的村庄。2007年时,当地仅余62户人家,一条大街和数家勉力维持的工厂。

 

所以当年的村书记带领团队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盘点村民们擅长的小吃,恢复当地的「关中」传统建筑,和村民们一起创业,建立了一条体验关中传统民俗的小吃街。随着小吃街成为「网红」,村民们进一步发展,有限度地引入外地的资本和创业者,逐步建起了民宿、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的食材作坊,甚至建立了有机种植基地,打出「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口号,在城市里开起了体验店。

 

14.jpg

 

袁家村用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闭环,同时设计了很好的合作机制,让村里的农民和外来的创业者、政府都可以在里面发挥作用,分享利益,实现了真正的「社区共建」。

 

这些实践呈现着有效的联动将给社区、街区甚至一个片区带来正向的发展。这些过程都是一种共生机制的探索,彼此的交流产生新的融合,传统的依旧传承,新创的可以融入,创造对此地的认同感,在这片土地开花结果。

 

愚园路商户联盟愿景共识会让大家聚到了一起,一同开始了对于愚园路未来的探索之旅。

 

 

活动主题

「未来的愚园路与我们的未来」

# 愚园路商户联盟成果分享会 #

 

和大家一同分享共识会后梳理的联盟初步成果,并围绕成果进行细节的优化和补充,进一步完善商户联盟构想。开放第一批商户联盟成员的报名,让街区活跃的力量可以参与到更具体的行动中。

 

活动时间

7月3日

活动主题

「在愚园路成家立业」

# 愚园路商户联盟成立仪式 # 

 

愚园路商户联盟成立仪式将作为卓越城区共同缔造发布会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分享,和第一批商户联盟成员一同见证愚园路商户联盟成立,为愚园路未来更多可能性增添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5.jpg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