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在肥堆上铺膜。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通讯员盘小美 王会荣)8月7日,在西峰区庆丰村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点,五六个村民正在粉碎树枝、堆肥、铺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你看,这些都是果园修剪下来的树枝、菜地里的烂菜,以前村民都当做垃圾扔掉,现在我们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处理,3个月后就能形成高质量的生物有机肥。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果园可降低10%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果子品质,改善土壤环境,最终达到环保的目的。”西峰区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雷生夏边忙碌边介绍有机肥的优势。
变废为宝,工人们在粉碎树枝。
雷生夏从2008年开始规模种植苹果树,在务计果园过程中,他发现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地板结,农作物品质下降,生产成本加大,于是尝试用土办法制作有机肥。2017年,雷生夏在西峰区农技中心的指导下,建设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点,开始规模生产生物发酵有机肥。
“区农技中心不仅在技术上进行指导,还提供腐熟菌剂、粉碎机。”雷生夏介绍,收集来的树枝、农作物秸秆、尾菜、禽畜粪便等生物质原料,经过晾晒、粉碎等处理后,添加腐熟菌剂,铺膜进行堆沤腐热,定期翻堆,后期植入蚯蚓,通过蚯蚓过腹再二次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示范点每年可生产有机肥3000方左右,一半用于合作社的200亩果园,一半向周边种植户供应,村民可以购买,也可以用原料折价互换。每方有机肥可销售350-400元,除去成本,可获利50-100元。
农业废弃物肥料化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西峰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三基本”农业可持续发展,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先后在什社乡什丰村、温泉镇米堡村建办秸秆沤肥试点、秸秆堆肥试点;依托中盛华美羊业,引进甘肃荟荣草业、甘肃现代草业等龙头企业,实现了青贮订单种植、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定价收购、统一机械化收割;累计建办秸秆还田百亩示范点6处,“尾菜+”沤肥示范点4处,采用生物技术,将废弃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料。同时,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畜禽粪污产生集中区,开展粪污集中回收利用,实现“畜—沼—果(菜)循环利用,对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规范。
当地群众在制作生物发酵有机肥。
今年上半年,西峰区已处理尾菜0.6万吨,回收农膜335吨,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农膜回收率达80.9%,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农业发展增添绿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