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关于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和优秀毕业生推介活动的通知(第一轮)

关于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和优秀毕业生推介活动的通知(第一轮)

来源:桥梁工程与技术网    发布时间:2016-10-26

各理事、编委及相关单位:

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分会主办,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将于2016年9月22~23日在哈尔滨举行。会议以“跨界、创新、智能制造”为主题,倡导跨界学习,鼓励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搭建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之间交流学习平台,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玻璃钢/复合材料》同步编辑出版2016年增刊暨会议论文集,并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对此本届大会将同期举办“首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和“优秀毕业生推介活动”。通过创新大赛,充分发挥参赛者们的综合能力,展示参赛者的思维特点,将创新理念融入学习和工作当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优秀毕业生推介活动”将为高校毕业生和参会单位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会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分会

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支持单位:黑龙江复合材料学会

协办单位:征集中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9月22~23日  9月21日全天报到

地点:哈尔滨

三、主要内容

1、学术交流活动

本届学术交流活动将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将围绕“跨界、创新、智能制造”这一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做专题报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分会场:分别以“制造技术”、“工程应用”和“行业发展”等为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交流和讨论。学术交流活动将同步出版发行学术论文集(《玻璃钢/复合材料》增刊),该论文集由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将评选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对参与交流活动的作者将颁发学术会议交流荣誉证书。

2、首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

大赛将以“复合材料桁架结构”为命题,要求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桁架,经过结构计算、材料选择及工艺设计使其达到相应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满足规定挠度变形量限制的同时,设计出以最轻的结构承受最大载荷的桁架作品。竞赛对参赛者结构分析计算、复合材料制作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并鼓励创新。

3、优秀毕业生推介活动

优秀毕业生须由高校推荐,与复合材料相关专业的应届生。会议提供推介平台,现场统一张贴优秀毕业生简历,同时现场滚动播放毕业生制作的自我介绍视频,通过观看简历和视频,进行了解,有适合者,双方可进一步进行互动交流,达到双向选择的目的。创新大赛和毕业生推介活动详情请分别见附件1和附件2,或在中国复合材料(www.frp.cn)、《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以及“复合材料传媒”微信平台上查看。

四、联系方式    玻璃钢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亦庄开发区经海四路25号院6号楼604室

联系人:王海龙  

电  话:010-67832070  13581548926       

传 真:010-67832027    邮 箱:frp@frp.cn

欢迎业界同仁及高校师生踊跃参加!


附 竞赛规则

一)参赛对象

1、参赛对象须是与玻璃钢/复合材料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所组织的

代表队,每个参赛单位不得超过 3 支代表队。

2、每个代表队由 2~5 名参赛者组成,每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代表队,

各代表队应独立设计、制作。

3、各代表队必须按时参加竞赛活动,迟到 30 分钟或缺席者视为自动弃权,

竞赛期间各代表队不得换人。

(二)参赛作品要求

作品包括模型、设计书和海报。

1、模型要求复合材料桁架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经过结构计

算、材料选择及工艺设计使其达到相应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满足规定的挠度变

形量限制的同时,用最轻的结构设计出满足最大设计荷载的桁架结构。

图 1 模型及测试示意图

图 2 模型尺寸示意图

(1)增强材料为 T700 及以下级别碳纤维,或其他纤维,成型工艺不限,但

材料和工艺必须在设计书中有明确说明。

(2)连接螺栓及吊点可以采用金属材质。

(3)桁架结构不限,截面形式不限,可自行设计。

(4)桁架有效跨度为 1000mm,但总长度须满足测试要求;截面最大宽度和

高度都不得超过 100mm,若超出尺寸视为无效作品。其判定方法:采用方形金属边框,内尺寸 100×100mm,公差在 0~+0.1mm。检验过程中,若桁架能够顺利穿

过边框视为截面尺寸满足要求,反之,视为超出尺寸。

(5)桁架须在指定位置设置 3 个吊点,能挂上挂钩,挂钩内直径为φ30mm,

粗为φ8mm(如图 3 所示),吊点为模型设计的一部分,可与结构一体也可以分

离,且计入总质量。吊点 1、吊点 2、吊点 3 位置如图 2 所示,加载后,吊点距

离模型底面不得超出 50mm;若设计的吊点与桁架分离,受力点必须在相应吊点

的位置上。

图 3 挂钩尺寸示意图

(6)参加初赛与决赛的桁架构件皆为同一模型。决赛时,允许参赛队对模

型进行优化处理,初赛与决赛两次的模型自身重量相差不超过初赛重量的 10%。

(7)桁架最大变形挠度不大于 10mm,测量线距吊点 1 位移 50mm 处,且垂

直于模型。

2、模型加载规则

支撑桁架的圆管为φ30mm,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桁架的固定采

用简支形式,桁架与圆管接触点间距为测试有效跨度。每个代表队仅能从加载载

荷表(见表 1)中选取 1 个载荷等级进行申报,一经申报不得更改。

(1)加载位置

吊点 1 通过挂钩施加竖向荷载,吊点 2(或吊点 3)随机选择一个通过挂钩

施加竖向荷载。

(2)加载方式

a. 由现场工作人员随机确定偏载加载点吊点 2(或吊点 3)。b. 先施加吊点 1 全部荷载,紧接着施加吊点 2(或吊点 3)全部荷载。

c. 参赛者须按选定的载荷等级,自行将砝码加载到相应的吊点上,静置

30s。

d. 初赛、决赛每个阶段,每个模型仅限加载一次。

3、竞赛程序

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

(1)初赛程序

a. 由工作人员给模型编号,秤重,记录相应重量。

b. 参赛者自行将模型放置到测试平台上,调整模型使吊点 1 处于测试平台

中心位置。

c. 由工作人员设置最大变形位移警示线,竞赛过程中桁架触碰到警示线即

会报警,报警即参赛失败。

d. 参赛者按照申报的载荷等级,遵照“加载方式”自行加载。

(2)决赛程序

进入决赛的模型须进行二次加载一次,加载载荷值仍然从表 1 中选择,但不

能小于初赛载荷值。决赛具体步骤按初赛 a、b、c、d 执行。

表 1 加载载荷表

注:a. 以上荷载均未包含挂钩及砝码托盘总质量(约 5kg);

b. 初赛仅能从前 13 个载荷等级中选取,决赛可以从 15 个载荷等级中选取;

c. 砝码分为 2.5kg、5kg 和 10kg 三种。

(三)海报制作要求

参赛作品必须对应一张海报,尺寸为(宽)90cm×(高)120cm,海报内容

包含作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作过程(关键过程配现场照片)以及其他创新

性和特色性说明。

(四) 奖项设置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