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主持人:“构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网络·实施排堵保畅工程”系列访谈节目。各位我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大家下午好,您正在收看到的是由北京市交通委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节目的现场,随着智慧和智能这样的词汇越来越多的在这个城市中被提及,我们希望有更高效的轨道交通,更方便的公交出行,更安全和环保的客运方式以及更准确的铁路和进出港信息。那么有限的道路资源如何最大程度的满足公众的出行需求?高科技与传统交通运输将会怎样融合?今天在我们的演播室里我们将一起关注“北京智能交通行动计划”这样一个话题。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在座的三位嘉宾:北京市交通委科技处处长葛昱。
葛昱: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陈智宏。
陈智宏: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邓小勇。
邓小勇: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下午好。
一智能交通的感念
主持人:其实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来到我们的直播间作客,今天开始我说了一大堆就是想让我们三位嘉宾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智能交通,就是它能不能实现刚才我说的那些内容。
葛昱:我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智能交通,这个智能交通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来服务,那么它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利用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利用为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一种高效的和多样化的服务,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建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
主持人:实现这些东西它需要哪些支撑比如说是物的支撑、人的支撑、还是我们设备的支撑、还是我们基础设施的支撑?
葛昱:建设智能交通体系应该说是一个综合和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简单来说它需要四方面的支撑。第一个需要政策支撑,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需要我们搭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建设架构和规划,那么第二个就是需要有基础设施的支撑,我们要有道路网、轨道网、枢纽场站,还有卫星定位、客流检测、安全检测等各种基础设施的传感设备和有线无线通讯网络设备。第三个就是需要有人才的支撑,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需要有既懂技术又懂交通运输管理的符合型人才,目前应该说这种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那么第四个也就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有技术支撑,这个需要有我们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先进技术的支撑,应该来说,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一个跨学科的技术系统,那么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等一些新兴技术,这个在推动我们智能交通建设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刚才您说到这些支撑,我们北京市它到底具不具备,政策支撑、技术支撑,当然您也说了人是缺的,那我们怎么推动这个智能交通的发展?
葛昱:应该说北京市交通委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是非常重视咱们的智能交通建设,始终把咱们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促进首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在过去十年北京交通的智能化或者说信息化,应该说是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应该是咱们现在回顾这十年应该是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2003-2005年,是我们智能交通的基础建设阶段,在这个期间,我们主要是从整合资源入手建设了交通行业的“一网、一图、一库”,这个一网就是我们统一的交通信息化网络,一图就是我们统一的交通的地理信息系统,一库就是我们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数据库,那么2006年到2009年是我们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建设了一个综合平台、七大应用系统。
主持人:这个具体指的是什么?
葛昱:信息平台指的就是我们的信息共享平台,七个应用系统主要涵盖了我们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物流管理、电子收费、公众服务、电子政务和应急指挥等个七个领域,那么这七个系统也在我们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的交通运输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0年以后是我们北京市智能交通的一个重点提升阶段,我们主要是围绕着人文交通、科技交通和绿色交通的建设,建设了智能交通调度、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等十大智能交通系统,为交通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主持人:接下来给我们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这种智能交通它怎么去改变我们的出行或者是我们的生活。
葛昱:这个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出行者,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智能交通系统也潜移默化来帮忙大家或者服务大家的出行行为。
主持人:你看不见我,但我在这里。
葛昱:是,比如说我们的公交出行一卡通系统,应该说咱们在十年前,或者不到十年我们出行坐公交车还有很多是上车买票,那么到目前为止咱们的公交一卡通系统发行超过5000千万张,基本上咱们北京市民人手一张,上车刷卡已成为我们一种自觉的出行行为,实际上这就是智能交通在帮助大家一种方便的出行行为。还比如说我们的ETC系统,高速公路收费,那么你在进行使用高速公路服务的时候不需要再经过停车、缴费,应该说通过咱们的电子支付或者这样的信息服务,也比如说还有一些咱们的手机导航,这样一些智能交通技术,实际上在日常的出行过程中在默默地服务着大家。
二ETC的应用及发展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其实您说到导航和ETC我感触特别深,为什么呢?就是我两样都用上了,没有这两样我简直是寸步难行,而且上个礼拜我和我的朋友去崇礼玩,然后当时进入河北段的时候,发现没有ETC通道,然后我们俩侥幸的问问收费员,说这ETC能用么?他说能用把卡给我一刷就行了,然后后来收费员还说,在京津冀地区,ETC都是可以用的,当时我们还是感觉我们真的是干了一件很好的事,所以今天这个访谈我想问问,我们接下来会不会把ETC联网范围会继续扩大呢?
葛昱:实际上我们从2010年9月28号我们就开通了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示范工程,实际上从那个时候起咱们北京的ETC用户就可以畅通咱们河北和天津市的高速公路,应该是相互之间联网了,正如您说的,在河北现在目前专用的ETC车道建设是182条,它还没有覆盖到每一个收费站点,它还在继续的建设过程中,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在河北和天津使用咱们的ETC系统。如果有ETC车道,咱们可以像北京一样可以不停车通行,如果没有专用的ETC车道,咱们可以把收费卡拔下来,通过人工刷卡收费,也可以便利的使用我们ETC系统,省去了现金交易的环节。
主持人:我朋友还说呢,咱俩就带一百块钱好意思去崇礼啊,没事儿,我有卡,一直都有ETC卡,那接下来它也会扩大范围吗?
葛昱:我们是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要求下,在未来我们可以逐步地推进我们ETC系统的建设,实现我们全国的联网,北京市也在北京、天津、河北的基础上下一步也考虑逐步的加入,像山东、山西等省市,进一步扩大我们这个以北京为中心的ETC联网的范围。
主持人:五省联网大概什么时候能实现?
葛昱:我们预计今年年底。
主持人:就可以用ETC畅通这五个省市了?
葛昱:对。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这个好消息。接着我们再来说ETC,因为我记得3年前在访谈的时候,就是大家对ETC还是挺陌生或者挺抵触的,现在问我的朋友家住在昌平的、住在通州的,几乎是每车一个ETC卡,现在大家对ETC的接触程度还是挺高的,从我们掌握的整体数据来看是不是近几年ETC的持有量也在呈几何数字的往上在走呢?
葛昱:确实是这样,应该说ETC系统在开通三年的期间内应该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和方便的出行方式,同时ETC系统的发展也呈现快速的发展,那么到目前位置,北京市高速公路ETC系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ETC运用规模最大、覆盖最广、使用效率最高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那么截止到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ETC车道已经达到了412条,那么每一个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点,都保证了一条以上的ETC的专用通道,ETC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0万达到了107万用户量,通过ETC电子收费交易的交易量已经占到我们高速公路收费量的30%以上。那么除此以外我们ETC的客户网点也覆盖了北京市的所有远郊区县、也建设了呼叫中心、短信、客服网站、移动充值平台,我们尽可能地为广大的高速公路的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
主持人:我们像对于这样一个用户规模和电子刷卡缴费的占比,我们有没有一个目标比如发展到500万或者是多少、占到50%、70%有没有这样一个目标的要求?
葛昱:我们初步设定了一个目标的,实际上到2017年我们希望高速公路ETC的用户发展到200万。
主持人:这个电子收费交易比重我们有计划吗?
葛昱:我们预计如果用户量发展到200万的时候,电子收费交易比重能占到高速公路收费比重的50%。
主持人: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在推广ETC的同时,因为我们会有一些小的优惠的活动,就是说到2017年之前,是不是我们这些优惠还都在,大家要想办抓紧办。
葛昱:是,我们在ETC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利用了多种途径,比如说我们和银行联合发行的银行和ETC的联名卡,来降低我们用户初装的成本,那么这样的一些优惠活动,我们在推动ETC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采用为市民提供这种便利。
主持人:好的谢谢。在您说的过程中我也在网上搜了一下,看到ETC除了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外,还能在停车场使用,说是最先是在T1和T2的航站楼停车场投入的使用,这个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除了机场之外其他地方能否用还是说正在推广的阶段过程中。
葛昱:是这样我们实际上从2012年的11月份开始,我们就把ETC这套系统推向了我们停车收费的领域,那么在2012年我们率先在首都机场的T1、T2和T3航道投入了运行,我们一共建设了8条ETC车道和24条的刷卡车道,那么如果大家以后去机场停车的话,如果ETC用户就可以使用我们ETC车道快速的通过,进入咱们的停车场并且便捷的缴费,那么除了在首都机场停车楼使用以外,我们还在北京科技会展中心、普仁医院、北京安贞西里小区、安华小区、还有远见名苑这五个地区的大型停车场,我们也开通了一系列的应用,那么目前整个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一步内部测试阶段,相信不久也会为咱们在这五个停车场用户提供对ETC的服务。
主持人:这个相信不久大概是多远。
葛昱:我们预计今年年底应该实现,除了我们五个停车场的示范以外,还在抓紧编制我们ETC停车场的ETC国家标准,我相信随着标准的出台,今后停车ETC用户使用我们停车场方面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便利。
主持人:我们在用ETC交高速费的时候有一个折扣,那这个ETC交停车费的时候有折扣吗?
葛昱:目前这项政策我们也在研究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但是我想,我们会本着方便用户的角度,我们会在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政策方面,我们会推动对ETC的停车使用。
主持人:这个ETC它确实是从我们个人的使用来看,高速有折扣省了一点点钱,然后也是节省了等候的时间,但是我想从社会效应来看,包括我们的环保账、我们的油账来看,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能不能给我们算一算。
葛昱:ETC系统除了能够提高我们通行的效率、减少我们的等待时间以外,实际上它对节能环保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在收费区的时候不停的通过,实际上就减少了车辆的怠速和多次加减速的油耗和排放,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就是在2012年我们进行了一个统计计算,通过ETC系统全年就少了325.62万升燃油消耗和580.31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型气体的排放,应该说ETC系统所带来的综合节能减排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三出租车电召服务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我们先把ETC暂时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一种智能交通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就是我们在6月份大家非常关注的出租车的电召平台的事情,目前从6月1号上线运行之后到现在有4个月的时间了,运行的情况怎么样?
陈智宏: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基本上现在北京统一的出租车调度平台运行是比较平稳的,那么在日常的情况下,它每天是4000单的电话叫车、碰到雨、雪异常天气的时候,他的叫车的数量会更多,目前4000单左右的电话叫车,总体的成功率是70%左右,我们现在预报的4小时以上的预约它的成功率能够达到95%以上。
主持人:这样一种成功率和接单量有没有说达到我们当时想设一个电召平台的这样一个初衷。
陈智宏:可以说它只是一个开始,离完全达到咱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能看到,它是正往好的趋势来发展,因为刚开通的时候它的总体的成功率49%不到50%,然后4小时以上,只有68%。通过这四个月的技术上还有一些政策上的保证,它也是在稳步地上升,其实也是说明了它一定的效果,同时大家也逐步的习惯于这种电话叫车,而且出租车司机也开始慢慢配合我们,它也开始从以前的绕马路向定点候客来转变,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把趋势继续往前推,能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出租车的服务。除了这个之外,关于手机打车,现在也在推现在已经有移步叫车、摇摇招车、滴滴打车现在他们都已经完成了和全市同一平台的对接,然后目前已经上线试运行了,现在开始司机认证还有软件的申请工作,就是为广大市民打车的时候提供更多的选择。
主持人:我们现在推这种,电召也好、手机叫车也好,这样的一些智能的交通方式它最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陈智宏:最终我们希望第一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然后提高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就是说出租车的话我们希望逐步地从绕马路向定点来候客,你电召我再出去接,这样的话我的出租车的行驶率就能提高,避免一些无效的出行。第二个就是方便咱们普通市民的出行,而且我们也希望这种方面能为我们公共交通的发展赢得更多一点的时间,让大家可能未来公交出行、定位公交轨道交通比例的提高,争取到更多的一个时间,因为你可能习惯于自己开车之后,让你慢慢先过渡到打车可能好接受一点,等我们的公共交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更高级服务的话,再让你从出租车再吸引到公共交通出行,可能这个转变也更好过渡一点。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就是理想中希望电召平台它每日接单量大概是多少?
陈智宏:这个其实我们设计的话,我们希望就是,接单量的话近期的话我们希望是10000次,远期我们希望这个数字越多越好,就是接近80%以上是最好不过了。
主持人:看来我觉得这还得有一段过程才能转变,因为毕竟习惯的行程并不是说经过一场访谈,或者是经过我们怎么说、怎么要求才能够达到的,它肯定是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但是我想循序渐进的引导应该是一条必不可少的路。
陈智宏:除了引导之外还需要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这样能够让大家感受到,然后吸引大家转移过来,我想这个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四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智能化
主持人:好的,谢谢。看见网友有意见了,说主持人怎么净关注出租和开车的事,关注关注我们公共交通的事,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关注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智能调度和网络运行方面的情况我们哪位嘉宾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葛昱:这个问题我来给各位网友简单的回答一下,那么应该说咱们北京市公共交通主要由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两种运输方式组成,大家也知道,目前北京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到目前是一共有17条线路在运营,一共有270个车站,总里程是456公里,目前日最大的客运量已经突破了1100万人次,应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这个量是非常巨大的,那么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个非常高精度,需要众多技术支撑的系统,所以它的指挥调度系统更是它的轨道运营的一种核心和灵魂,那么北京市应该说从2008年就开始建设了我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工程,一期工程的建成使用标志着咱们北京市的轨道交通,从单线运营,进入了一个网络化运营的时代,这一期工程重点包括了我们所有线路的控制中心、建设了我们路网指挥调度平台,就是我们术语中的叫(TCC)、还有建设了我们路网清分清算平台,我们术语叫ACC。应该说这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为我们保证我们整个4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路网的安全集约和高效运行以及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主持人:那么地面公交呢?
葛昱:除了轨道交通以外,向社会提供一个便捷和高效,还有舒适的地面公交系统一直是我们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在公交的智能化方面,应该说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我们建成了我们公交的卫星定位的调度的系统,还有路口公交的信号优先系统,还有我们公交枢纽的集中调度系统、包括我们运营的可视化管理系统,应该说包括一些我们市场大容量公交和BRT的智能系统,应该说这些信息化或者智能化的系统,极大的促进了我们北京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服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的这个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独自运行都挺好的、都挺完善的可是混在一块行不行?比如说某个站点的轨道交通发生故障了,那瞬间地面就会多出很多人来,那你能不能把这些人在很短的时间运输散开,它这个两者之间的配合和调度其实我想更能够考验我们智慧交通的核心,我不知道这块我们怎么做的。
葛昱:主持人您说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通过构建我们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来保证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北京市交通委也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在2011年我们就建设了我们北京市的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我身边的陈主任就是这个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副主任,这个问题由他回答最合适。
陈智宏:主要是这样的,因为刚刚主持人说的公共交通的一个配合我想这些主要是地面公交配合,轨道交通来运行,因为轨道交通是定线定站的,地面交通相对来是灵活一点,那么现在我们也制订了一条完善的预案,那么按照预案等级的不一样,如果简单来分就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就是一些小的,就是影响不是特别大,那么轨道的指挥中心和公交总公司的指挥中心之间,他们经过自己的协调信息的互通就可以这种协调的联动,那么还有一种就是按照预案来说,就是影响范围比较大、波及的人群也比较多,那么可能需要我们的TOCC这方面来协调,更多的运力。比如说旅游、长途客运、社会出租车这些运力去解决疏散的问题,现在基本上是这样运作的,这一套体系日常也是这么运作。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就是能够保证,比如说在某一个站点轨道交通出现了故障,地面有很多的人,我们说在多长时间之内把这些人疏散开,这个是在我们整个预案里面有体现吗?
陈智宏:是这样的因为这个是比较难去估计的,但是它有一个原则,就是越快越好,但是我们希望将事情,比如说轨道交通它的延误我们希望最好五分钟之内就能解决,这个轨道交通的问题,如果超过5分钟的话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事故了,那么至于说车站人群出现了一个聚集的话,它跟时间段有关系,譬如说高峰的时候可能疏散就肯定会慢一些。
主持人:因为我们调度的车都堵上了路了。
陈智宏:然后平时的话可能会好一点,其实这个预案是分的很细的我们希望你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作为一个衡量,我们希望最好五分钟之内解决,不行的话,半小时解决,这些人群能够通过发布信息让大家别去这个站了经过这个站后续的列车可能不停了,再调一些车,可能半小时之内就能把你疏散掉,如果说本来就很多人了。我们希望一小时疏散,尽量避免出现两小时以上的大规模人群滞留的行为。
主持人:总之是我们有一套监控网络和调度网络来去处理这样的一些突发事件的是吧?
陈智宏:是。
五智能交通展示台的建设情况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接下来我们看一条网友留言,这个网友说,建议多建设智能公交展台,可以直观查询自己要做的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达,或者是能用手机等终端去查询,我记得这个事好象很早咱们就说过,说电子站牌,包括显示车到站的时间,这事现在好象也并不是特别给力。
陈智宏:网友的建议非常好,然后可以说前几年针对自驾车出行的动态交通系统服务,他发展的已经是比较好的了,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自驾车出游者能享受到很好的服务,那么从今年应该说从去年开始,交通委越来越重视公共交通的一个信息服务,其中刚刚网友说的就是地面公交到站的时间和距离的预报,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现在我们预计到今年的年底前就会推出手机的一个公交的信息服务,那么在此之前它其实需要完成一些技术上的储备,包括你的数据的一个梳理、还有你到站时间和距离的一个预测,另外还有一个手机软化的研发还有路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第四次的路测效果还是可以的,那么在年底前应该有77条线路会首先推出这一个服务。
主持人:那我们北京一共有多少条线路?现在我觉得,77条只是占很小的比例。
陈智宏:很少,北京现在应该是一共有不到700条。
主持人:如果全能够覆盖的话,我们得等多长时间呢?
陈智宏:这个它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因为这条线路如果需要覆盖的话,那么就许多这条线路所有的公交车都有卫星定位的系统,例如说GPS,而且它定位的信息,能够实时上传到指挥中心,经过上网的处理来实现,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手段,譬如说WIFI热点的路测也可以采集到它的位置信息,因为现在咱们北京公交的话,2.1、2.2万辆,1.2万辆是有卫星定位的数据,那么其实,也在加大的使其剩余的公交车来装上卫星定位的系统,那么目前这个项目应该说已经立项,而且正在逐步招标。现在批准了准备实施。那么它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如果说按照乐观一点估计的话,可能2015年底能够全覆盖。
葛昱:因为这个刚才像陈主任说的,像公交的电子站台服务我们确实也是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最终实现我们全覆盖这么一个目标,当然它随着我们车量定位系统的逐步的实现我们车辆的全覆盖,那么我们也将实现所有信息的收集处理,然后最后实现我们到站预报的全覆盖。
主持人:其实我倒觉得,像刚才网友提的电子站牌的事我们可以再商量,为什么呢,就是现在我们智能手机真的很普及了,连我将近90岁的姥姥都会用智能手机,那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去投入更多纳税人的钱去建电子站牌还真的是要再商量,我不知道现在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对于电子站牌。
陈智宏:是的,其实是这样的,其实电子站牌毕竟还是有。
主持人:有投入的。
陈智宏:如果没有附带广告效益吸引的话,社会资本单纯的让他公益性的事情是比较难的,那么就需要政府的资金大量地投入,但是它其实也还服务了一个对咱们北京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群,譬如说游客等等一些群体,他来了之后,也可能事先没做功课。
主持人:或者说他没有智能手机。
陈智宏:他可能有但是他没装软件也有可能这种,所以我们也希望一些典型的线路譬如说长安街沿线,这种著名的景点比较吸引客流,尤其是外地的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来推一些电子站牌这样也能够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能够节约投资的成本。
六智能交通
主持人:好的谢谢,另外还有网友说,说有关于交通出行信息的需求,其实不仅仅是公交信息查询的需求,还有包括实时路况、停车位预定、航班到岗、列车班次等等,我希望这种出行信息的服务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想既得的动态感知服务。像这这位网友说的我们是否同意呢?
陈智宏:这个非常同意这个。应该是交通出行服务的一个终极目标,因为出行的话,如果从大的来说,它涵盖各种各样的方式,甚至包括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那么综合交通包括出行的一体化全流程的一个服务也是我们交通建设很重要的目标,也是我们交通委努力的一个方向,那么现在来说,其实交通委已经掌握的数据,有实时路况,还有长途客运的班次等等,另外我们也和首都机场交换了它的航班到岗的信息,目前我们也和铁路部门正在谈数据的共享问题,那么动态停车的信息服务其实目前北京市,比如说王府井(600859,股吧)、东单、西单它都有一些区域型的停车动态导航。
主持人:但是他并不能用手机的方寸之间来去找到这个停车位。
陈智宏:然后下一步就是让它成网,收集上来,将它做成一个手机的软件来做,这个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我们也希望能够未来几年,比如到2015年、2017年我们能整合更多数据,吸引更多的人或者是社会的资本来进入到这件事情里面,争取能为市民提供更多样的信息服务,和更高质量的一个服务。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承诺落实的情况,去年底的时候我们交通委作客过首都之窗,说明年起将启动TOCC二期工程建设重点围绕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公交服务能力、交通网格化管理,还有提高综合运输、协调能力等重点工作,如今一年又快过去了我不知道这个承诺有没有落实,我们有没有起动二期建设?
陈智宏:这个承诺应该说已经落实了,现在因为二期包括它的储备的技术研究,还有它的可行性技术分析都已经完成了,而且它的立项已经得到批准了,第一笔资金应该马上到位,我们马上要开始初步设计,工程招标马上就跟着,然后开始建设。
主持人:谢谢您,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交研中心这个话题,上次八月份交研中心作客的时候,当时大家很关注,那现在9月份和10月份这两个月我们的交通指数情况怎么样、有哪些体现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邓小勇:首先交通指数是一个综合反映城市路网动态运行的指标,主要是用数字0-10来表示、0-2、2-4、4-6、8-10分别代表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那么数值越大就代表拥堵的严重程越高,我们来看刚刚过去的暑期其实暑期是中小学放假,时间也比较长,那么交通拥堵从12月份来看的话,往往是处于比较低位,那么8月份来看,我市8月份的平均交通指数是5.2%,那么刚刚是跟2012年的交通指数是持平的,但是我们跟7月份对比,它是增加了。就是要一个是早高峰比7月份的是降低了,但是晚高峰要比7月份要堵一些,这个考虑是晚高峰可能是日照缩短加剧。那么看一下我们9月份,我们是从2007年就开始监测咱们城市的交通运行的动态情况,那么我们根据一个城市它是有预料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从本身的交通运行配比数据来分析,往一年12个月,9月份和10月份这个交通压力比较大的。
主持人:因为9月份我们被称为全年最堵月。
邓小勇:那么我们看看9月份已经过去了,我们在9月份之前做了一个测算,发现9月份高峰整体会处于中度拥堵的等级,我们提出根据放假的安全,还有一些节假日的情况我们特别提供了9个重点拥堵时,与此同时交通委和相关委部门就连续第三年提出了绿色出行、畅通北京为主题来缓解交通拥堵这个专项行动,那么通过提高刚才葛处和智宏介绍的,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以及加强我们交通宣传、教育力度,确保我们9月份的交通指数控制在6.7,数据现在是出来了,6.6,实现了我们当时预定的目标,我们从实际效果来看,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长时间的交通拥堵,这里面我们原先预测9月22日是周日要不限行的,那天我们预测是很堵的那个实际效果来看很好,早高峰是6.6最高值是8.2,晚高峰交通指数是5.8,峰值是7.3,那天主要是咱们中国城市的无车日,由于市民自觉选择其他的绿色出行方式,以至好多政府部门也是带头不开车来上班,所以整体情况是很好的。那还一个是9月30号,我们当天预测也是比较堵的,但是整体来看,企业单位可能提早放假了,那天交通指数是3.0,整个9月份是低的。
主持人:我们从图上也能看到,那天是处于浅绿色的条条,9月份我刚才数了一下,有5天是触碰红线了。
邓小勇:为什么9月22日无车日,我们网友有印象的话,咱们上周就是10月12号那天也是不限行,从我们观测数据来看,早上是6.4峰值是8.0,但是晚高峰就是相当堵我想大家应该是深有感触晚高峰是9.2,峰值是9.5。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9.0多的是上周的情况还是……
邓小勇:10月12号那一天的情况,那么我们从拥堵时间来看的话,9月份的拥堵时间为3小时25分钟,比去年多了20分钟。
主持人:多了20分钟。
邓小勇:车也变多了。
主持人:这个肯定是客观的事实,我们无需回避,但是刚才您介绍的时候,其实您特别介绍到了9月22日中国无车日的数据,但是为什么您给我的介绍和我从媒体上看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呢?我们的媒体会以这样的标题来作为报道,北京无车日遭遇尴尬变成堵车日,我想这种交通指数上它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我们人为感知的情况它为什么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偏差呢?
邓小勇:从9月22日这个数据来看的话,实际上比前几天正常的工作日拥堵是减轻的,整体是处于中度拥堵,不是严重拥堵。从我们数据来看,刚才说了早高峰是6.6,晚高峰数是5.8。我们分析,那天市民和我们出行者没开车,选择其他替代的交通方式,是起到了无车的作用。因为9月份还是属于比较堵的情况,所以大家感觉有的时候可能跟咱们现在效果没那么大、有偏差这也可以理解。
主持人:那么我们交通拥堵指数在实际生活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请我们现场的专家来给我们做一下解答,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我们的编辑来放两张图片做一下对比,是2011年和2012年12月早晚高峰的一个分布图我们从图上来看看,我们看到了2011年12月份红色的线圈在五环外基本上还算比较少的,但是2012年,反正我从图上读到,红色的线圈会更多一些在五环以外,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解读和我们研究出来的相差距有多大?
邓小勇:随着城市发展在扩大,我们这个城区拥堵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我们交通拥堵指数,它实际上也是为北京市城市交通道路来提供咱们一些决策水平服务公共出行,那么交通拥堵指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从整体上来监测城市道路网的运营情况,便于政府和市民来实时获取路况,灵活来应对拥堵情况,北京奥运会之后,也就是2008年11月11日我想各位网友应该能记得,北京市开始实施每周少开一天车,这些政策也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说实话,我们今年初的保有量还是在增加,最近的数量应该是530多万辆。比预计的情况还是严重的多,而我们在2010年9月17日那个是周五,也恰逢尾号4、9限行,那天刚好下着小雨其实雨很小,但是全城出现了严重交通拥堵情况,那么高峰平均拥堵指数达到将近历史以来的最高值9.7。基本上路网全是红的。那么再以2012年为例,我们整个工作日交通指数是5.2,是处于轻度拥堵的水平,要比2011年1.8要增加2.3个百分点,说明我们2012年要比2011年堵一些,那么从拥堵天数来看,2012年是61天,2011年是40天增加了21天,说明我们车辆保有量增加以后,市民出行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从交通的季节性来看,第四季度也就是9-12月份交通基本上处于中度拥堵的等级,那么第二个就是对交通拥堵的事情提高可以做一些预测,引导市民出行。刚才提到的917这种情况,我们马上在第二年就是2011年,叫绿色出行、畅通北京的专项行动,就是这个教训之后我们从历史的监测来看,9月份就很堵,还有一个月份也是比较堵,但是没有9月份堵,那么这样我们也没有动态发布。
主持人:是哪月份?
邓小勇:12月份。这里面有几个数字,也就是2011年9月8日那天其实跟2010年9月17日相类似,也是中秋节之前,那天也刚好是4、9限行,也是晚高峰,天气预报报的比较准备,提前通过官方的微博、网站还有电台已经给好多市民都发送了短消息,我相信好多网友是记得的,提前进行了预测、预警,我们多部门联合采取了有效措施,那么在机动车增长近4.5万的情况下面,这个情况比较好。第三个就是我们通过观测,对北京交通疏堵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便于政府来重新认识我们交通拥堵在哪些地点、在哪些时间段,我们从源头来治理拥堵的情况,最终使我们梳理工作得到较好的把握,缓解北京重点地区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联合开展了缓解交通拥堵这种疏堵工程应该是连续十个阶段,那么对一些不合理的交叉口进行改造、公交线网调整、规划还有刚才我们讲到智能交通的技术,用到我们交通管理,一些决策、一些信息服务方面,但是我们指数建立,以前我们靠人工的手段、再靠经验去判断我们的疏堵点、段在什么地方,那么通过这个系统的话就可以分析城市拥堵的一些点段的规律和时间规律。从选点来看可以节省一些人力、物力,反过来讲又对一些疏堵工程,或者对我们制定的措施,做一些前后对比,纠正、改进我们的措施。
主持人:一个就是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一个就是对可能的趋势进行预判和提前感知,然后会出台一些政策或者是一些措施,然后来去引导或者是能够提前做一些有提前量的准备工作。
邓小勇:对。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介绍了,我们会有一些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等这些高科技、新的这种信息技术的这种应用,那么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它和我们的交通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是怎么相互去融合呢?
陈智宏:其实刚刚葛处也说了就是智能交通的建设它离不开包括信息技术、交通工程本身技术的进步,那么这些技术的进步以及它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是能够很好的促进智能交通的发展,那么你譬如说其实咱们刚刚提到的像卫星定位、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公共交通的客流检测等等,它其实都需要应用到互联网感知还有传输,以及这种大数据的计算等等各种各样的技术。
要说现在比较热的我们互联网技术来说,其实从2001年开始,互联网的示范工程,第一个是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道路交通畅通互联网应用示范,一个是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的一个互联网运用示范,那么这两个互联网工作它主要是通过一些传感设备把道路上的一个交通的情况、气象的情况以及桥梁它的安全的情况以及轨道交通客流的情况等等都采集上来,经过处理分析,提前能够实时监测你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还有你的客流等等一些运行的情况。第二个将这些情况和以往正常的情况进行对比,一旦偏离了正常情况太多,它能够提前预警。这样你就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另外如果它真的发生了一些问题的话,也能及时知道,而且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那么现在来说,这两个互联网运营示范工程其实它的成果都已经投入使用了,譬如说包括下雨天、下雪天、还有轨道交通客流特别大的时候它对交通的一个保障发挥到非常好的作用。
主持人:因为北京太大了,你可能到天安门这边没下雨,到安定门就开始下雨了,那这种交通的天气能不能以地区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感知、反馈从而再做出预判和决策呢?
陈智宏:在极端天气交通保畅的互联网工程里面,我们是和北京市气象局一起合作,因为原来咱们的气象预报都是区域性,或者是更专业一点的是小区、小范围、短时的,如果从交通的需求角度来说,可能需要更细一点,譬如说现状的、譬如说路都是一条条线,比如说你像高速公路延误的气象,你包括轨道交通它在地面运行部分的气象条件,因为等等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会对轨道交通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跟气象局合作也是基本上实现了咱们北京现在高速公路还有国省干道,它沿线在北京试运范围内的一个气象的实时检测和预测、预报这个已经实现了。
主持人:包括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提升这种交通决策智能化工作的提升和推动是吧?
陈智宏:是的,因为这种交通的无论是决策还是其他,实施前你需要一个评估,实施中你需要监测实施的效果,那么实施完了之后你需要一个效果的后评估,那么这个除了市民、决策者主观的感受之外,它还需要一些非常客观的数据,来反映它的一个具体的效果的情况,而且你数据采集的种类越多,然后你的处理的方法模型越好、越准确那么他也能越客观的反映某一种交通或者是整体交通运行的一个状况,那么它就可以为你的政策出台、或者是政策出台之后效果的评估来提供一个很好的一个帮助。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个有关于省际客运实名,联网售票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个也是在行动计划中提及的,是要提升这样的一项工作,那能不能来跟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进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了,因为在我印象中联网早就实现了。
陈智宏:联网早就实现了,这次主要是实现一个实名制的购票,咱们也知道像铁路、火车票、包括机票它都已经实现了实名制,实名制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能够规范你的经营、运输的行为,它也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便利,可能你拿身份证刷一刷就能进这也很方便,那么从2012年底交通委就启动了省际客运实名制联网购票这项工作,那么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们已经接近尾声了,现在系统的开发已经基本上完成,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测试连调的一个阶段,那么预计在明年就2014年的1月1号之前开通。
主持人:没几天了。
陈智宏:马上就开通,让大家在元旦前买票,就能够享受到这项服务,另外它对这种长途客运车辆,它的运行能够有一个更加准确或更好的一个监测和监管。
主持人:这种实名制购票和以前相比,会对乘客购票带来什么样的,比如说它的方式上会有变化吗?
陈智宏:对乘客来说没影响。其实就是多了身份证的认证,另外就是对这种黄牛倒票肯定能够抑制这种行为。
主持人:其实从明年的元旦开始,大家去购买长途客运车票的时候,要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因为那个时候有可能会实现这种实名制购票,如果没带身份证的话可能就买不了票是这样吗?那看来我们还要把宣传工作做的更全面一些,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大家来告知我们这样一个变化,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要带的东西,时间刚刚好,马上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在推动交通智能化的这项工作中、推动北京市智能交通发展中,我们接下来还有哪些工作来做,我们给大家再来介绍介绍,比如说我们的蓝图也好或者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也好。
葛昱:因为这个智能交通建设或者叫智慧交通建设,推动我们北京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将配合咱们整个北京市建设智慧城市、借助这个良好的契机,我们要大力地打造我们首都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下一步我们一个是要实现,我们信息化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的信息化的两个百分百覆盖,要实现我们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的百分之百,第二个要实现我们重点行业、运输服务行业的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的百分之百。比如说我们的公交、地铁,这样重点运输行业我们要达到无缝覆盖。那么第二个方面,我们要重点推动一些重要的服务于百姓、能为百姓的出行提供更多效率、更多便利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比如刚才主持人和各位嘉宾也提到的,像我们智慧停车。那么推动我们停车管理,刚才说的通过手机的预定提前的预约,我们这种非现金的支付,包括我们ETC这样非现金的支付,智慧停车管理,包括我们的智慧物流这样一些重点的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我们还是一个目标,就是说我们要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我们互联网的感知技术、新一代的无线传感技术、还有我们大数据的分析和运营技术,同我们的交通运输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来为我们市民提供更多的为民生、贴心、贴身的服务
主持人:好的,谢谢。也谢谢我们今天三位嘉宾的到来,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了或者解答了这么多关于智慧交通方面的话题,我们也希望,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与我们传统的交通运输的方式相融合、相碰撞带来的火花能够更好的去改变我们未来的出行方式,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