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时尚。人们在放松身心、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安全隐患,景区发生的雷电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气象部门出台了气象行业标准《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
据《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安徽省防雷中心主任程向阳介绍,该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的雷电防护措施、雷电监测预警和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要求,为旅游景区防雷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最大程度减少雷击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提出,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应在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旅游景区特点等基础上,采取防护措施。旅游景区的游道、观景平台、索道系统、电气和电子系统、游乐园(场)、水景设施、古树名木以及其他空旷地带等易发生雷电灾害的场所,应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划分出景区内雷电灾害高、中、低风险区,并按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位于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不属于第三类防雷及以上类别的孤立建(构)筑物,如亭、阁等,宜作为应急避雷(雨)场所,并安装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应根据风险等级在游道两侧设置防雷装置或具备防雷功能的应急避雷亭,在高风险区避雷亭或防雷装置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100米,在中风险区其间距不宜大于150米,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指示牌。
同时,旅游景区应建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旅游景区防雷装置每年雷雨季节前应进行安全检测。景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防雷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测。
程向阳说,《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主要是为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旅游、气象和景区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与沟通,按照该标准要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旅游景区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