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记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冯耀荣

记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冯耀荣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0-08-07

8月3日,古城西安的清晨透着一丝凉爽。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耀荣早早来到实验室,研究“非API石油专用管服役过程检测评价与质量管控技术”中的实验数据。

用这样的工作方式开启忙碌的一天,冯耀荣已坚持了30多年。

作为石油管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冯耀荣带领技术团队潜心研究,开拓创新,先后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把脉“失效” 探寻“良方”

失效,就是失去原有的效能。对于冯耀荣来说,石油管材及装备断裂、疲劳、腐蚀以及由此引起的套管损坏、油气长输管线泄漏甚至爆炸……这些失效是他每天要面对和研究的。

石油管材及装备广泛用于油气开采、储运、炼化等领域,年耗资达千亿元。“石油行业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与管材及装备材料有关,其中因服役性能和结构原因导致的失效约占50%。研究、控制石油管失效,既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能促进先进工艺的使用。”冯耀荣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领悟。

1982年,冯耀荣从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进入管研院工作。当时,管材质量引发的石油钻柱失效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油气田勘探开发,但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为探寻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规律、机理及克服途径,冯耀荣带领团队从应用基础研究入手,承担了“钻柱失效分析及其网络的建立”“提高石油钻柱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综合研究”等多项课题,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预防体系,大幅度提升了国产石油钻柱构件的质量性能、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显著降低了生产和维修成本,减少了恶性失效事故的发生。

务本维新 厚积薄发

在冯耀荣看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使命更是本分。

西气东输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这条关系国家能源供给和安全的大动脉,建设初期的关键设备和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为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价格控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的引领下,冯耀荣与科研团队一道,联合冶金、制管企业,相继承担了10 余项西气东输系列管道工程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课题。

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他们攻坚克难,提出了我国大口径高压输气管道管型和材质选用指导意见,发明了螺旋埋弧焊管残余应力计算和控制方法,促进了国产螺旋埋弧焊管的质量提升,攻克了高压输气管道断裂与变形控制技术难题,推动了针状铁素体型X70/X80管材国产化以及在世界上的首次大规模应用,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X70/X80钢级、直径1016/1219毫米感应加热弯管和管件,是西气东输系列管道工程重要管材之一,制造难度非常大。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冯耀荣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热模拟试验,主持完成了弯管和管件成分优化设计、热加工工艺、质量性能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和系列标准编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西气东输二线起,我国油气管道工程用高钢级大口径高压输气管材全部实现国产化!”谈及这些年的成绩,冯耀荣满是自豪。

勤奋为先 挑战自我

钻研之力始于趣,科研之力始于恒。参加工作38年来,冯耀荣始终耕耘在石油工程材料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最前沿,先后主持或负责完成了30余项国家和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组织制修订国家、行业和重大工程标准200多项,成功解决了一大批重大管道工程和油气生产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从研发方向到技术细节,他都亲自把关,就连失效分析、性能评价等具体试验,也都是到实验室跟着技术人员一起完成。”在团队成员的眼中,冯耀荣勤奋、扎实、敬业。

为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他利用业余时间苦读7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被聘为集团公司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领域首席专家,2018年入选集团公司石油科学家培育计划。

“做科研、培养硕士博士,我的首要要求就是勤奋。”冯耀荣说,勤能补拙,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功,就能把实验做得更扎实,把设计方案或遇到的问题考虑得更周全。

“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是石油管工程发展的根基,再难也要坚持做,特别是我们的石油管材及装备材料服役行为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冯耀荣的带领和培养下,这个实验室已建立起一支以年轻博士、高级工程师为骨干力量的创新团队,他们以高水平项目研发,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炼化保驾护航。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