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D101压送主催化剂到D102;9时,第一反应器急冷液上升过快,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生产波动…… ”2月27日上午,广州石化3号聚丙烯装置主操潘妙群在仔细批改完上一个班的“作业”后,把当班的操作整理成一道“作业”,留给下一个班。
在广州石化3号聚丙烯装置控制台旁,摆放着一本特殊的“作业本”。该作业本是装置负责人李元凯针对装置年轻职工多,操作经验欠缺,为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而设置的。这也是装置今年创新培训方式的一个举措。
装置要求每个班根据针对当班发生的重要异常、关键操作步骤、解决方法等详细记录在“作业本”上,并提出问题作为“当堂作业”交给下一个班;当班人员还要利用工余时间批改完上一个班组留置的“作业”并点评。
“这些异常处理操作规程上不是都有讲解吗?”同在一个集中控制室的操作人员有些不解。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遇到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操作人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和借鉴。”潘妙群一边分享心得,一边翻开作业本给大家观摩。
“在每一个问题的背后,李元凯都会用红色字进行批改备注。这些备注,都是他多年来经验积累的分享。” 潘妙群说。
“作业本”设置一个多月来,截至2月底,已记录了63道“作业”。
“通过这个‘作业本’,当班操作人员要当好出题人、解题人、点评人三个角色,在角色互换中,既可以让当班操作人员了解、熟悉、掌握上一个班的关键操作,也可以通过答题和点评,提高操作人员的思考能力、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李元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