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让山川溪流公路桥梁“说话”只有数据还不够

让山川溪流公路桥梁“说话”只有数据还不够

来源:国联资源网-会展报道    发布时间:2019-07-10

文/人民政协报记者  崔吕萍

2013年,胡辉带着“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早期灾害识别预警”的核心技术从德国归来,创办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同年,胡辉在国内首次提出“安全物联网”概念。

2019年,作为留学归国创业高端人才,胡辉荣获“改革开放40年浙江省创新人物”称号。如今,这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博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还担任着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民政协报》对于鲁尔物联的采访报道

当宜宾地震威胁百姓安危,当美国加州6.9级地震让大地发出“咆哮声”,当越来越聪明的人要给不测风云寻找测量方式,围绕安全物联网这个概念,我们有疑问,更有诉求。

与胡辉的对话是开门见山式的,他告诉本报记者,自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高等学府对防灾减灾就有研究,也拥有很多成功案例。现在,通过安全物联网要做的就是让山川、溪流、公路、桥梁“说话”,让灾害预警变预报,让百姓生活多一层安全屏障。

“以桥梁为例,国际上公认的桥梁老龄化是45年,我国桥梁寿命从进入15年即开始对其进行维修,也由此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并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但这些数据不能互联,或无法为安全物联网的搭建提供有力支持。”胡辉这样说。

他同时关注的,是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能否实现互联互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获取、梳理和利用进入到一个更好的状态,因此我也认为,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实现防灾减灾迎来了最佳时刻。特别是结合大数据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比如桥梁、过山隧道在建设时有意识地安装‘体检’装置),当前防灾减灾的数据‘长出了腿’。但要想夯实万物互联的数据基础,我建议地方政府要在打通数据孤岛方面下苦功。”

数据之外,万物互联还需要技术端的服务团队。胡辉认为,这样的团队要在数据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做好功课,尤其要在安全预警领域的技术服务端,确保监测设备持久耐用、精度可靠。“现在,有些人把大数据应用作为日用快销品来加工和消费,这是错误的。很多发达国家在安全物联网领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比如有的国家一座著名的大桥结构数据长期由一家公司来监测和分析,那么这家公司当年能够承担这项工作,是跨过很高门槛的。同时,这家公司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为地方政府提供这座桥的安全体检,这些数据是有价值的,在没有这些数据和分析前,地方政府检修一座桥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在国内,由于大数据产业还在基础夯实阶段,因此能够掌握一个项目5年以上完整的数据并非易事,我们有幸承担了这样一个项目的系统建设及运营维护工作,而我们的安全数据监测分析,已经为这个项目对应的标的节省下了数千万元的维护费用。”胡辉这样说。

也有人问,这个钱是怎么省出来的?在胡辉看来,只有数据,不去分析,那么数据可能会变成垃圾。

“比如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桥体安装了用于‘体检’和安全预警的监测设备。每天,这座大桥监测数据量达80G,一个月下来,数据可以把容量为2.5T的硬盘填满。但数据采集后如果分析跟不上,那么数据就会变成没有用的垃圾。”胡辉认为,当前,我国很多项目便于数据源输出的架构还有提升潜力,而这样的架构对于安全物联网而言又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把海量数据转化为有效数据?变有效数据为有效价值?胡辉表示,第一层,需要基于数学基础的大量算法;第二层,需要物联网与各行各业进一步紧密连接。

“如果能够结合更为强有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数据产业、特别是安全物联网的发展未来将挺进国际一流梯队,而眼下看,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围绕这一话题,胡辉给出建议。

首先是智能化地统筹大数据技术。特别是在防灾减灾领域,这样的管理能够保障重大民生工程在极端气候下安全,还可以降低基础设施的日常养护成本。

其次,要充分利用5G技术,替代人工为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测。“5G不仅仅带来了大带宽和低延时,更可以为我们提供频谱(频率谱密度)、模态(结构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这是我五六年前在德国做研究时不敢设想的,当时这些工作必须由人工来完成。”胡辉这样说。

第三,要将安全物联网的作用从预警提升为预报。“我们在尝试将地质灾害的提示时间,提前到72小时内。希望我们能利用自己的技术创新,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第四,用于防灾减灾的安全物联网要有国家标准,建议国家应急管理部加快制定安全物联网的相关国家标准。“作为中国安全物联网的首创者与领跑者,我们会树起安全物联网的旗帜,竭尽所能地去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为平安中国保驾护航,为万物互联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