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全国多地复工第一日,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发布《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透露出推进浙江省级管网改革的信号。
《工作要点》提出,2020年浙江将加快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重组合并浙江浙能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管网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省天然气公司”),制定省管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的方案,组建央企、地方国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浙江省管网公司。
根据《工作要点》,新的管网公司组建将分为三步走,重组、混改与公平开放。《工作要点》还提到,重组成立的浙江省管网公司将“打破省级管网统购统销,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省级管网和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开放”。如若上述方案按计划执行,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运营主体将发生蜕变。
据eo了解,浙江省管网公司的重组目前尚未进入实际操作层面,未来走向仍充满未知。
重组整合省内“南北网”,成立新省管网公司
伴随着2019年12月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全国各地的省级管网归属备受关注,其中,以“统购统销”模式为代表的浙江省级天然气管网走向尤受关注。此次浙江省提出的重组省内两大天然气管道公司,以及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可以说是浙江在新形势下,为保全省内“一张网”进行的顽强探索。
浙能管网公司和浙江省天然气公司分别是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浙江省内,过去多以“南北网”来代称它们。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浙江省能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定位为浙江省能源集团天然气主业资产整体运营平台,主要从事省级天然气管网、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城市燃气、加气站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天然气购销和交易等业务。
“北网”浙江省天然气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浙江省政府授权特许从事全省天然气建设和经营的企业,集天然气管输和销售业务为一体,既负责浙江全省的天然气建设与经营,又承担了省内天然气管网的统一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任务。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除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控股40%)外,还包括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比30%)和中国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股比30%)。
浙江省能源集团发布的浙江省天然气开发公司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开信息显示,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管道包括杭湖线、杭甬线、杭嘉线、宁波LNG配套管线、西二线配套管线、甬台温输气管线等。公开信息显示,浙江省天然气开发公司目前已经建设投运省级天然气管网超过1800公里,累计购销管道天然气超700亿立方米,年营业收入约240亿元。
相比于占据着经济发达的浙江中北部地区市场的“北网”,“南网”浙能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之初,更多的是承担普遍服务职责。工商信息显示,浙能管网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2018年10月8日完成工商信息的名称变更,更名前为浙江金衢丽天然气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浙能管网公司前期主要负责浙江省金华、衢州、丽水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运行,其投资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包括金丽温输气管道及金丽温管道配套的金衢段管道。据悉,近几年来,浙能管网公司还承担了浙江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和省内管网的互联互通等工作。
不同于购输销一体的“北网”浙江省天然气公司,“南网”浙能管网公司是真正意义的管道公司,仅从事天然气管道的投资与建设。
有熟悉浙江天然气市场的人士告诉eo,尽管上述两大管道公司股权、分工差异较大,但在实际运营中基本遵循“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近几年来,随着浙江省内天然气“一张网”的建成,且浙江省内天然气门站实行“同网同价”,“南北”之分逐渐淡化。
按照计划,重组成立的新浙江省管网公司还将通过混改引资的方式,引入其它各类资本,形成央企、地方国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省级管网公司,从而达到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的目的。从有限的信息来看,新公司的重组能否成功、重组完成后的控股权是保留在浙江还是转移到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仍充满不确定性。
放弃“统购统销”,求存省内“一张网”
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的投产,开启了浙江省天然气利用市场新纪元,也启动了“统购统销”这一极具特点的运营模式。伴随着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特别是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落地,这种运营模式将可能于今年按下“终止键”。
2020年浙江省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打破省级管网“统购统销”,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同时推进省级管网和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向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十余年的运营经验表明,“统购统销”模式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它较好地兼顾了天然气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及普遍服务,但作为上游气源与用户之间的“中间环节”,“统购统销”造成了难以引进上游气源,下游主体又缺乏选择的双向尴尬。与此同时,作为全省唯一的供应主体,浙江省天然气公司集全省保供压力于一身,但苦于手中没“气”,保供任务日渐艰巨。
而今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已经挂牌,独立运行在即。浙江省天然气公司控股股东中海油、中石化共计持有的60%股权,极有可能划转给国家管网公司。届时,国家管网公司将成为浙江省天然气公司的控股股东。若“北网”被“拿走”,市场条件欠佳的“南网”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浙江打造10余年的全省“一张网”也将戛然而止。
2019年初,浙江省就开始酝酿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0月,在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挂牌成立2个月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抢跑”意味明显。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浙江抢跑管网体制改革,重组省内两大管网公司的目的就是避免省内“一张网”的格局被冲破。通过省内重组,尽量保存“一张网”,是浙江此轮管网改革的主要意图。
同时,为了顺应“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方向,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也将实行管输和销售业务分离,管道公平开放。
浙江省能源体制改革重点明确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网络化、县县通,多气源、少层级,管中间、放两头”符合浙江实际的天然气新体制。当前,浙江省“多个气源接入省级一张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平衡、统一调度、统一市场、统一价格”(简称“多气源、一张网、六统一”)的天然气运营模式即将走到终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国家油气体制改革的思路几乎完全一致。通过管住中间环节的省级管网,放开上游气源供应与下游配售市场,从而形成省内“X+1+X”的市场格局。
不过,由于新成立的国家管网公司资产划拨尚未完成,省级管网的未来走向不明。拟通过重组省内管网,并以市场化形式融入国家管网公司的计划,更多的是浙江的“主动出击”。
浙江省网整合能否突破?尚不确定
由于国家管网公司尚未完全落地,省级管网的改革走向尚不明朗,大多省份仍“静观其变”。但仍不乏一些地方走在前面,如陕西重组了延长石油和陕西燃气集团,将“统购统销”的省管网公司与油气生产公司合二为一。
实行省管网“代输”模式的广东,当前尚未有明显的改革举措。不过,广东省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已经明确,三大石油公司持有的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股权(合计72%)将划归国家管网公司,省管网成为国家管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浙江率先全面启动地方天然气体制改革,可见其迫切性。
除了改革省级管网管理体制,推进管销分离,浙江还拟对省内天然气价格、城镇燃气、LNG接收站的建设等进行全方面改革。
价格改革方面,浙江省计划在管网体制改革过渡期实行政府主导的价格联动机制,综合考虑周边省市价格、企业经营和管输成本等因素,按淡旺两季确定城市门站价格,结合配气成本核定终端最高价格。待浙江省管网实现管销分离后,将继续探索推进购气、用气价格完全市场化。
城镇燃气方面,浙江计划推动省级管网到终端用户之间的配气层级和供气环节扁平化改革。浙江发改委明确提出将出台《浙江省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市制订本行政区域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方案。
此外,还计划进一步放开LNG接收站建设市场,允许各类资本参与省内LNG接收站的投资建设。
有分析认为,从国家管网的资产划拨来看,浙江融入国家管网公司已是定势,与浙江拟推动重组整合的新省级管网并无直接关联。如若顺利重组,新浙江管网公司是成为国家管网公司还是浙江能源集团的控股公司,充满了不确定性。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控股权将最大程度决定省级管网调度权的归属。”
一位从事天然气调度的人士解释,天然气调度权就是受管网公司委托,将天然气从一端输入,另一端输出的生产指挥权。管网调度的颗粒度包括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及日常的调度计划。未来,国家管网与浙江省管网的调度职责边界如何确定尚不清楚。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管省级管网的控股权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能保留一定的管网调度权则意味着地方在省内资源调配、天然气保供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生产运行部高级工程师姜勇认为,如果各地省网公司仍保留调度权,那么国家管网公司在最后一公里仍将可能受阻,这与全国“一张网”统一调配的愿景背道而驰。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判断,浙江预筹备重组省内两大管网公司顺利推进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当前国家管网公司整合中涉及的三大石油公司相关资产、人事均已经冻结。“能否推进重组,还是要看国家管网公司的意见,除非浙江省天然气公司的公司章程另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