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国联股份旗下平台国联云积极组织线上直播课程,用专家的声音牵动企业对技术的探索,由行业先行者的新思维打破企业的困境。
我国铝加工产业面临发展困局应如何应对?疫情防控给铝加工企业技术研发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与思考?2020年3月7日,国联云冶金直播邀请到东北轻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中铝集团首席/东轻副总师/教授级高工王国军来到直播现场,从铝加工企业科研角度探讨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王总是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东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铝集团首席工程师,中铝中央研究院哈尔滨分院专家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龙江科技英才团队负责人,省重点学科梯队后备带头人,哈尔滨市突出贡献专家,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特聘专家。曾全面负责公司的铝合金、镁合金压力加工产品的工艺技术和质量保证以及铝合金、镁合金方向新材料、新技术的科研、新产品开发工作。为公司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主要工作是解决行业重大技术瓶颈和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
王总在国联云的直播课程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疫情发展的分析与判断、中国铝加工行业结构分析、中国铝加工行业市场运行特征、疫情对铝及铝合金市场的影响以及下一步补短板的宏观思考。
我们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我们最有力的对策是:仍然是做强中国自身实力。王总介绍到面对此疫情,个人首先要做好的是进行自我防护与进步。因为在这个学习力、抗压力必须非常强的时代,你在原地踏步,别人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对于企业,更当如是。
铝行业的国内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诸如中国铝业等,均为上市企业,拥有技术和资金上的双重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较大;中国铝消费总量增长强劲。根据“十三五”有色金属工业规划,到2020年我国铝消费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2016-2020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7.24%。铝加工行业经历了新世纪快速发展期—平稳期—产业集群化发展—到现在的行业是否回暖四个时期。在最后是否回暖时期要看企业对“S、C、O、F”即对“现状、挑战、机遇与信念”的思考与执行。
王总在直播中指出中国铝加工业的六大亮点:国际合作-“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国际贸易摩擦凸显、价值链高端产品良性发展;南山铝业罐料市场地位被魏桥取代;铝材国产化大幅上升,汽车板布局明显;投资热度不减,中国忠旺-天津、营口项目陆续投产,布局洛阳、大庆炒作铝加工以及大多企业零研发,个别企业低价冲击民品市场。四大结构:产品发展集群化、铝加工企业发展大型化、铝加工生产专业化、产品生产定制化。并分析了疫情对铝及铝合金市场的影响:口罩用铝量,月均1305吨,接近16000吨年消耗量,超过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尽管我国铝行业受到疫情引起的运输告急、销路不畅等各方面的冲击;尽管我们还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冬天渐远,春天已至,疫情必将过去,市场终将回归有序。
世界的本质是变化。“黑天鹅”促进了历史发展。环境的变化、技术的推动,都在对企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怎么做才能更加持续稳健地成长?作为一个物种,在漫长的岁月里,偶尔一年的干旱和大涝,狂风暴雨等都是常态。王总提出,企业发展选择共生逻辑是源于四个变化: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普及的速度变得非常快;消费者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跨界成为新常态;创造需求去引领全新的变化。 面对疫情,我们需重新思考,与供应商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与媒体的关系,与友好人士的关系,与敌对势力的关系。即使我们不得已与某块大陆隔离开,我们也要形成自己的多种多重生态,而不是封闭的海岛。
我们必须要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像中铝集团的企业文化:困难面前有山铝人,山铝人面前无困难!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合金事业,精彩人类生活!铝加工企业。就像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红旗、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性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在追思老董事长张士平同志的特殊时刻,把主题教育总要求与对张士平同志的追思缅怀结合起来,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忆初心、找差距,定措施、压责任。
在直播最后,王总分析了铝行业热处理专业人才状况、成长困境以及提出对企业人才战略的建议。本次直播吸引了铝合金熔铸、加工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技术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研究开发人员等相关人员来学习,从直播数据看,北京与河北的观众代表约占三分之一,说明这两地区人员学习积极性较高。更多行业直播回放与预告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国联云、冶金工业!
最后,以王总特别提醒大家的话,也是我们的呼吁,来作为结尾:
千万不要浪费了这场危机
越猛烈的危机,蕴含越巨大的机遇
回归基本规律,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