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桌面图标
手机客户端
给您推荐的项目 项目收藏夹 服务列表 付费指导 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阳光采招网>资讯中心> 国联云:钢结构直播第七场——袁泉讲解装配式建筑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国联云:钢结构直播第七场——袁泉讲解装配式建筑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国联资源网    发布时间:2020-04-20

(国联资源网讯)近年来在政策持续推动、建筑技术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行业规模迎来快速发展。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以PC结构为主流,钢结构享受行业成长红利还有待加持,大数据时代,如何正确的认识装配式建筑,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产业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更客观的认识装配式建筑,4月17日,国联云邀请到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结构实验室主任袁泉副教授为大家讲解装配式建筑新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袁教授本次做客直播间,主要从装配式建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与难点、科研成果-密肋复合板体系三个部分为大家做分享。

袁教授从政策、技术规范体系、示范城市/基地、示范项目等多角度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袁教授总结到,随着持续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已处于政策到位、规范标准完善、产业链基本形成、示范基本成熟的现状,市场开启,挑战与机遇并存。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虽然前景可期,但也有需要破解的问题难点。袁教授表示,虽然市场全面开启,但挑战也随之到来,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贵、难”。

宏观层面上,政策机制、行业生态、产业链等还为完全打通。

技术层面上,问题相对较多,装配式技术体系亟待创新、完善。袁教授表示装配式建筑在相关体系、技术要求上适应性上不够。其次是创新不足,从结构设计方面,主要借鉴日本的“等同现浇”概念,以装配整体式建筑剪力墙为主,节点和解封构造比较复杂,成本增量较大,缺乏工业化思维;现场安装水平也有待提高;在特殊技术应用有差距,尤其是涉及全装配及高层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不足,装配式建筑减隔震技术及高强材料和预应力技术有待深入和推广。同时,BIM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对材料性能、节点技术与结构体系等基础性研究也需加强。最终实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操作层面上,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验收与监管环节。对此,袁教授表示,更希望实现正向一体化设计。

由此袁教授提出了装配式建筑一体两翼(体系、信息化、EPC)发展理念,观念上要建立工业化思维,建造上进行工法革命\装配式\干法施工,设计方面向着全过程一体化(正向设计),管理上向着全过程、全生命周期(EPC),进行信息化,技术上从等同现浇到体系创新。

在此基础上,袁教授详细介绍了具备工业化解决方案的密肋复合板体系。结合工程实践主要从创新要点和应用情况上为大家做了解析。

密肋复合板体系是用预制装配式的工业化手段实现传统的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体系,推陈出新、开放灵活的结构体系实现了体系创新;建筑结构一体化、生态环保的复合墙体,实现了墙体革新;MRSS思维——独立工业化体系的思维,实现了思维创新。密肋复合板具备延性好、抗侧力好、空间灵活性好、适用建筑高度宽度、结构一体化、破坏易修复等特点。在抗震、节能、环保的性能上具备优势,它自重轻、小模数、小单元的特点可以更好的降低造价,可以适用低层及多层建筑、小高层/高层建筑,可以市场化应用,适用高度灵活应用范围广,开放灵活的预制现浇解决方案、小模数小单元的标准化部品体系、轻量化的生产工艺结合游牧式的生产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地域条件的装配化应用。

袁教授表示:“技术的进步从来和技术复杂性没有关系,只是为问题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建筑工业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从现浇中独立出来,而摆脱现浇的预制装配工法独立不是真正的独立,工法PC也不是建筑工业化的全部,应该探索更加适用于工业化的独立的结构体系,如结构体系、建筑体系、产业体系等从而实现工业化”。

透过袁教授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更加客观科学,收获颇丰!观众对袁教授的分享也是颇为欢迎,一个小时分享时间,点赞、掌声、鲜花不停,留言区互动频频。从国联云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本次收看直播的观众达到1.1万人。再次感谢袁教授的精彩分享,感谢观众对国联云的认可与支持,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精彩课程,请持续关注,“国联云”小程序及公众号、“装配式产业”公众号。

地区导航
  • 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