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资源部先后发布两个《通知》,一是《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一是《关于做好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两项《通知》针对储量评审备案和岩心数字化工作,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共同指向:在上游勘探领域,统一技术要求,统一管理数据信息,实现全国数据与信息的互通共享。
由此可见,在加快上游勘探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仅企业要快马加鞭,国家部委已经提出明确要求。
建立岩心大数据共享平台
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按地质设计的地层层位和深度开展钻进工作,向井内下入取心工具,钻取出的岩石样品,就是岩心。岩心是了解地下地层和含矿特征最直观、最实际的资料。具体到油气勘探,取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油田范围内必须选择适量的井,对有关油、气层位,钻取一定数量的岩心,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地层的时代、岩性、沉积特征;储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含油、气、水状况;生油层特征和生油指标;地下构造情况;各种测井方法定性、定量解释的基础数据;开采过程中油、气、水运动和分布状况,以及地层结构的变化;等等。岩心是估算石油储量、编制合理开发方案、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自然资源部加强岩心汇交管理,提高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水平,创新保管与服务机制,发布《关于做好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旨在构建全国统筹、有效汇集、高度共享的岩心大数据共享服务格局。
《通知》表明,加快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主要从三部分入手,一是推动岩心数字化资料汇交,二是加快馆藏岩心数字化工作,三是加强岩心数字化信息服务。
《通知》强调,中国地质调查局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油气、海洋和深地等重点领域,组织所属相关单位在汇交实物资料前率先完成岩心的图像、矿物成分、元素浓度及物性参数等数字化,推动岩心数据的更好共享利用。
在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下,自然资源部实物中心负责牵头建设、运行与维护全国数字岩心平台,统一管理岩心基本数据信息、测试分析数据、扫描数字化数据及相关地质资料数据。各单位应利用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扎实推进非涉密岩心数据的网络共享服务。
实现储量信息全国数据共享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是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落实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法律要求、履行矿产资源所有者职责,依申请对申请人申报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审查确认,纳入国家矿产资源实物账户,作为国家管理矿产资源重要依据的行政行为。
此次发布的《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对申请矿产资源评审备案过程、申请人资质以及评审权限,做了详细规定。
针对油气矿产规定,在探采期间探明地质储量发生重大变化(变化量超过30%或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应当编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申请评审备案。
该文件特别规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制定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服务指南,建立专家库,实现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专家库信息共享,健全工作规程和业务质量管理体系;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要求,实现全国数据互通共享。
油气上游大数据工程任重道远
数据共享是工业数字化平台的基础。在油气上游行业,建立数据共享任务尤其艰巨。油气地震勘探数据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特征,数据量庞大,并且随时间推移其衍生数据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同时,油气地震勘探数据又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据。油气地震勘探数据单体价值低,由于构造、沉积、成岩等背景因素影响,相近地域内数据单体通常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较强的内在关联性。油气地震勘探数据保存与利用通常要求完整、规则、密集,由此才能形成规模与集群效应,由大数据揭示油气的真实分布。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大数据技术发展仍相对滞后,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缺乏熟练掌握地质地球物理语言的大数据分析人才;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标准化及并行运算存在许多困难;常规小型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处理能力难以满足需要,海量数据的管理和运算平台需要“顶层设计”解决。
2018年,中国石油发布了中国油气行业第一个智能云平台——勘探开发梦想云平台,到去年11月,该平台升级为2.0版本。以统一数据湖、统一技术平台、通用应用和标准规范体系为核心,将中国石油60多年的勘探与生产核心数据资产全面统一入湖。
在油气勘探大数据技术上,梦想云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从目前国内现状看,在数据的标准化、存储传输、线上化和并行计算,大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培养油气勘探和IT数据分析的跨界人才等方面,距离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此次自然资源部发布两项《通知》,虽涉及内容比较具体,但剑指全国数据互通共享,意义不言而喻。油气上游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或将在未来几年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