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桂花三维全区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成果正式提交给资料解释人员开展解释研究工作,标志着桂花三维阶段性处理高质高效完成。
前置处理(4月24日-6月13日)。3月中旬至4月上旬,项目组赴古蔺黄荆镇迁移建立生产专线网络,并进行了测试与调整,确保数据传输速度与处理系统满足需求,为前置处理做好了网络准备工作。4月24日,项目组前往古蔺县黄荆镇驻地,25日,建立了前置处理工作站,开始进行前置处理。前置处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两项:一是采集质量跟踪(对采集参数与施工进行监控并对野外采集单炮品质进行质控),二是资料处理验证(采集分队、采集监督、采集现场跟踪、前置监控处理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从而有效验证采集质量)。6月9日提交桂页1井区叠后时间偏移快速处理成果支撑桂页1井顺利实施。6月10日完成全工区采集叠加监控处理,在11日采集施工验收会上得到高度评价,13日,结束前置处理,搬迁回成都。
快速处理(6月14日-6月30日)。回成都后,为确保6月底完成桂页1井区叠前时间偏移快速处理,在前置快速处理基础上,项目组加紧开展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建模,偏移参数试验。在短短半个月内,虽然项目成员散居成都各处,但仍然尽可能加班加点,道集精细切除、速度多轮扫描、流程方法精心对比、参数反复试验,只希望快速处理成果质量高一点,再高一点,尽可能接近最终成果,更好地支撑资料解释。6月30日,项目组顺利提交桂页1井区叠前时间偏移快速处理成果,高质量完成“百日攻坚创效”任务。
批量处理(7月1日-7月31日)。桂花三维资料处理面临灰岩区低信噪比、山地静校正、频率与能量一致性、超深层弱信号成像和复杂构造精确偏移成像等难题,资料准确成像难度大,批量处理任务重。在所里大力支持下,开展快速处理的同时,项目组抽调人员,合理分工,进行全工区叠加速度分析、流程参数试验。精细批量处理与科学流程参数试验齐头并进。批量处理叠前时间偏移成果,除工区南部灰岩出露区及受膏岩体变化影响导致太阳背斜顶部部分寒武系、震旦系地层信噪比相对较低外,成果剖面主要目的层整体信噪比较高,连续性较好,波组特征清楚,分辨率适中,地震响应特征突出,特征波收敛、构造归位合理、断点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