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油田创新创效的“生力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按照胜利油田“创新驱动”战略要求,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强企提升到战略高度,在培养机制上大胆创新,连续8届获得“油田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处方式”教学立足服务生产
53岁的冯新永是技艺精湛的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创新标兵,是受人尊敬的山东省首席技师、集团公司采油工技能大师,但他最为骄傲的并不是这些头衔,而是他的“老师”身份。
传道授业解惑是冯新永的毕生追求。作为胜采厂众多“名师”中的一员,冯新永根据每一位徒弟的实际情况开出“提升处方”。这个“处方”涵盖了知识储备学习方案、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和生产解题规划等。
徒弟吴娟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在此次“油田优秀技能人才表彰会”上,吴娟被评为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吴娟说,冯老师开出的“提升处方”对她帮助很大。冯新永要求她必须掌握理论知识,练就精湛技能;必须熟练操作电脑,精准掌握绘图技巧;必须运用科学规律,精确进行油藏分析。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吴娟“按方进补”,翻烂了16本专业书籍,记下了13万字的笔记,并在冯新永的启发下,开始思考创新。2010年,吴娟一举夺得油田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金奖第一名,并研制出成果“油井定压防盗丝堵”装置。10年来,吴娟共解决技术难题25项,完成创新成果46项。
将“提质增效”作为理论学习的落脚点,将“服务生产”作为检验成果的试金石,“处方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研、产有机融合。十年间,高技能人才队伍先后研制了井口光杆密封、宽带链条换向抽油机移位、采油现场设备高效保养等创新成果,解决近千个现场技术难题。
“摘题式”攻关挖出效益金疙瘩
43岁的姚婷是胜采厂集输工首席技师、集输大队首站女子班班长,在此次“油田优秀技能人才表彰会”上,她荣获油田技能大奖。油田仅十人获此荣誉。
“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采油厂的摘题会。”获奖后,姚婷这样说。姚婷口中的“摘题会”,是一年一度的胜采厂职工技术创新协会集输分会举办的“创新成果发布及疑难问题摘题会”。她的多项创新“灵感”都来自于这里。
职工提出,坨四站3#分离器并联运行后,因液量偏流造成分离器气路、水路串油严重。姚婷经过慎重考虑,现场“摘”回了这个难题。她和团队深入一线,收集数据、分析原因。最终通过优化站内各分离器参数运行,提高油水界面避免了分离器跑油事故,并实现了日增天然气500 m3。
生产指挥中心发现,坨四、坨六站原油处理系统脱水节点多、耗能大。因为对脱水工艺有较深研究,姚婷再次“摘题”。经过反复试验,她提出了优化脱水工艺的建议。实施后,年节约热力购置费、电费、设备维修费58万元,优化操作人员9人,年节约人工费用63万元。
“摘题式”攻关实现了“按需创新”,通过“对接”生产实际、“签约”疑难杂症,使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让创新“金点子”变身创效“金疙瘩”。截至目前,胜采厂各层级摘题攻关会累计创效额达千万元。
“裂变式”发展凝聚人才向心力
42岁的张延辉最近5年成果颇丰,3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1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现场推广使用,年创效300多万元。在此次“油田优秀技能人才表彰会”上,他被聘任为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
在张延辉看来,他的每一项创新成果都离不开管理区的“聚睿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为技术工人变身技能人才提供了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
38岁的中石化业务竞赛金奖获得者,采油管理七区主任技师刘学栋深有同感。2014年,刘学栋第一次走进“吴娟创新工作室”,看到一摞摞设计图纸变成一个个创新成果,他对革新攻关产生了浓厚兴趣。吴娟带着他一起跑现场,在实践中教会他革新的技巧和方法。慢慢地,刘学栋也成了革新的能手,先后完成“皮带式抽油机移电机支架”“偏斜井口套管弯头”等创新成果20多项。
如今,以刘学栋的名字命名的“学栋创新工作室”已吸纳了30多名青工,主攻制约安全生产的各类难题。这个平均年龄37岁的年轻集体,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共完成创新成果14项,其中4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油田优秀QC成果奖,2项在采油厂范围内推广使用,累计创效20余万元。
创新工作室,让技能与人才的双重“裂变式”发展成为可能,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向心力,促进了采油厂整体效益提升。截至目前,胜采厂15个创新工作室共吸纳成员110人,完成11项国家发明专利、14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亿多元。今后,胜采厂还将探索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聚合更多高技能人才共享信息、互补优势、联合攻关,助推技能人才队伍“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