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203井区实现快速钻进,关键有两点,一是钻井液性能持续优化,二是采用随钻复合堵漏技术预防井漏效果明显。”9月14日,在泸203H2-1井提速成果经验总结会上,川庆钻探公司一级工程师李茂森道出了提速密码。
2018年,李茂森带领攻关团队,不断优化油基钻井液性能,针对性解决了钻井中的许多难题,助力该井区提速提效不断取得新进展。
自2014年,李茂森领衔主研的国产化高密度强封堵油基钻井液在现场运用获得成功后,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压裂返排液配制钻井液等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也相继问世。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行业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等8项,不仅打破外国公司垄断,还书写穿越“死亡之海”的行业传奇,助力油气勘探向更深、更复杂地层挺进。
他常说:“我的实验室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井场。”因其在钻井液技术上的突出贡献,2016年,川庆钻探公司用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茂森创新工作室”;2019年,他的工作室被评为“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2014年6月29日,一个标志性的日子。这天,威204H1-2井顺利钻至井深5460米完钻,国产油基钻井液在现场试验中获得完全成功!这套技术的成功问世,充分体现了李茂森在技术攻关上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勘探初期,外国钻井液公司垄断油基钻井液技术。他们常常以鄙夷的眼光看着我们,做实验的时候,还不让我们在旁边看。” 这段为外国公司工程师打下手的经历,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打破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他带领科研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没有周末节假日,做了上万套实验。
2014年5月1日,这套自主研发的油基钻井液终于走出实验室,在威204H1-2井开展首次现场应用试验并获得成功。在随后的大规模推广运用中,其性能优于国外油基钻井液,威远第二轮井钻井周期因此缩短28.1%,成本降低30%以上。
“在霍尔果斯背斜构造地层里埋藏着大量石油。”从1953年开始,新疆石油人开启漫漫寻油找气之路,结果都折戟沉戈于800米左右长的安集海河组,“死亡之海”称号由此而来,被列为“世界级钻井难题”。
2014年9月16日,李茂森带着川庆钻探公司的重托,带着新疆石油人的期盼,带领攻关团队出发前往霍101井,开启了“川庆钻井液解放霍尔果斯油气田”的第二次征战之旅。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茂森首征新疆,创造性运用有机盐钻井液体系,成功打成霍10等十多口井。
回想起初到霍101井的情形,面对各方期盼的目光,李茂森说:“那段时间,整天想的是如何打快、打好。”他带领攻关组花了2个多月时间,查阅多口井的施工情况以及该构造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垒起来有近1米高,一套为霍101井量身定制的油基钻井液体系就此产生,形成了从2.2克每立方厘米至2.7克每立方厘米密度各不相同的系列配方。这是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在国内尚属首次。
沉寂了十多年的“安集海河组”重新沸腾起来。随后的霍11井更是将这一层位的钻井周期缩短到4.7天。2019年1月6日,新疆油田公司再传喜讯:高探1井喜获高产油气流。该井成为中国石油当年六个重大勘探突破之一。
李茂森扎根油气勘探一线,立足解决瓶颈问题搞研发。他不仅坚持查阅全球石油行业最顶尖的SPE专业文献,还广泛涉猎化工、医药、土壤学等知识,吸取科研营养,发散科研思维。一年中有200多天奔波在各个钻井施工现场,析岩性、查参数、验性能、拿方案、核配方、定措施,破解着一个个钻井施工难题,力求做到“药到病除”。
三十四年如一载,不忘初心再前进。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李茂森不断向技术高峰发起攀登,不断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解决难题,开拓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