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石油锦西石化重整车间主任杨振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不止一次地说,“大家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其中很多成就都是集体的智慧。荣誉和成绩归功于集体。我只是赶上了好时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劳模是一面旗帜,每个劳模身上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优异的业绩和闪光的荣誉,更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23年时间,杨振巍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炼油事业,从一名普通石油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在炼化领域书写了一个敢为人先的故事。
高标准成就高水平
“干工作达标并不是目标,我们要的是领先一步。”如何领先,杨振巍有自己的打算。
这些年,锦西石化油品质量持续提高,从2008年直供北京的京Ⅳ汽油到国Ⅴ油品出厂,杨振巍负责的重整车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了把“高标准”注入到自己的装置中,从设计、订货到施工质量和进度,他全程把关,全程参与,多次提出整改建议,这些建议都会得到设计方认可。杨振巍说:“装置建成后是我来开车,我要它在设计阶段就是行业内的最高标准。”
2019年,锦西石化开展精细管理年活动,杨振巍的高标准再次大显神力。经过优化操作装置,重整装置的能耗从69.3千克标油/吨下降至65.1千克标油/吨,节省加工成本900余万元。通过实施降波动省成本的措施,车间机泵机械密封更换数量由56套降至20套,节省检修配件费用160万元。他改进机组润滑油冬季加热方式,一年省下30桶压缩机油,节约成本20万元。正是因为他的高标准严要求,重整车间5套装置越开越好,尤其是连续重整装置,在第一个生产周期连续运行7年,达到国际公认的最好水平。
苦钻研成为装置专家
刚刚参加工作时,杨振巍浑身透着一股憨厚劲儿,干活时寡言少语,只是不停地观察。退休的车间党支部书记杜炳财回忆说:“振巍那时候年轻,有冲劲儿,无论车间交给他什么样的活儿,他都尽可能地以最优状态完成。”2002年,正值锦西石化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建设的收官年。杨振巍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掌握装置核心技术的学习机会。施工过程中,他早来晚走,管线的流程怎么走,机泵的位置如何设,反应器的原理是什么,从里到外弄了个明明白白。
2003年,杨振巍提出对新建重整装置伴热流程、再生注水系统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蒸汽消耗过大问题。就这一手,让杨振巍引起了同事们的关注,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已成为了重整装置专家。
2005年,在锦州石化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开工期间,杨振巍被邀请对开工方案、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并指导开工。在催化剂再生部分开工时,杨振巍先后解决了闭锁料斗循环不正常、分离料斗与提升线差压建立不起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为锦州石化重整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提供了保证。
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10年,杨振巍在《现代化工》发表了《浅析UOP连续重整装置结焦问题》的技术论文,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中国石油重整系统年会上,他的论文被当作范文公开讨论,受到一致好评。
敢于困难面前“亮剑”
近几年来,锦西石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老装置升级改造日益频繁。面对一个个难题,杨振巍厚积薄发,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2012年,杨振巍被任命为重整车间主任,5套装置的管理重任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2015年,在他的协调和指挥下,120万吨/年汽油加氢深度脱硫装置进行国Ⅴ汽油产品升级改造项目提前5天完成并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公司装置建设和投产的历史。
2019年,杨振巍又被任命为新建100万吨连续重整装置建设的负责人,既要保证现有装置的安稳生产,又要保证新联合装置设计建造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在基础设计阶段,他带领团队对设计提出了800余项意见,将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进行了极致优化。优化工艺流程方面,他的建议不仅一次性节省投资近60万元,每小时还能多回收26兆瓦的热量消耗,将新重整联合装置的理论能耗降低至118千克标油/吨,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