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顺北地区碎屑岩重点探井地层流体性质再评价研究》项目目前进入总结整理阶段,将在约定时间内提报课题成果。”2021年1月8日,孙玉华在公司召开的科技例会上汇报说。
这个项目,是使用岩屑图像技术开展的一项科研课题,也是中原录井首次承担的西北油气分公司的一项地质研究项目。
提起岩屑图像录井技术,刚过47岁生日的孙玉华打开了话匣子,如同谈起自己的孩子,顿时满面红光,滔滔不绝。
携带录井技术走出去
岩屑图像是2003年中原录井自主研发拥有国家专利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经过生产实践应用、多次升级改造,目前,通过显微采图、数字成像、图像处理分析等三大系统综合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快速钻井条件下岩屑细小、岩性和含油性识别鉴定困难,特别是岩屑原始地质特征信息不能永久性存储、应用等技术难题,为现场录井和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孙玉华,就是此项技术最初的参与者和开拓者。
该项技术开始在中原油田内部应用,取得较好的经验后,为了开拓岩屑图像技术市场,2009年底,孙玉华带着人员和设备踏上了赶赴东北的火车。
作为一项独立新技术项目,进入大庆市场初期,甲方有些犹豫和顾虑,为打消他们的想法,能够接受这一技术,孙玉华带领技术人员承诺该项目提供一口井的免费服务开始,在钻井使用PDC和空气钻等主要井段进行采集使用,让甲方在现场实地查看运用过程和实际成效。
这项技术具有集软硬件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精巧、操作方便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岩屑原始特征明显的可视性、图像采集和处理分析的高效性,完井后经验证,第一口井岩屑识别率达87.6%,含油岩屑发现率100%,油层解释识别符合率90.5%,比常规技术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令甲方现场驻井技术管理人员耳目一新,频频点头。
经过一番努力,他和甲方正式洽谈并签订了后续施工合同。
站稳脚跟发展起来
掐指一算,岩屑图像录井技术到现在已经在东北施工整整十年了。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可这期间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相信每一个石油人都深有感触,能在激流勇荡中占据并保持着昂扬进取的市场格局,实属来之不易。而孙玉华,在这十年间,也从一个青春少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公司地质专家。
2017年,在海拉尔外甩盆地施工的苏24-27井钻探过程中,在测录井资料均显示无油气层位且甲方已初步计划裸眼完井的情况下,孙玉华依据该井录取的岩屑图像资料,综合解释南二段1450-1485米为一较好含油层段,果断提出不要裸眼完井、直接下入油层套管进行测试求产的建议。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最终甲方采纳了这一意见。测试后,该井获得了日产原油45方的高产油流,实现控制地质储量70万吨,经此一役,中原岩屑图像技术完全站稳了脚跟。
截至目前,十年间该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海拉尔区场承担解释油气层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完井230口,油气层解释符合率8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生产现场深化到课题研究上
在该项技术运用过程中,孙玉华根据实际需要,和公司相关研发技术人员结合,不断地更新升级设备和系统的软硬件,提升其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这项技术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不但要用在现场录井上,而且要提升利用价值,用在科研项目上。”他提出了这样的简介。
于是,在完成现场岩屑图像录井的基础上,他带领人员先后承担了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评价项目疑难井层油气显示发现与解释评价》等科研项目,将技术应用效果与科研相结合。实现了岩屑图像技术的综合扩展和进一步延伸。其中,开展的大庆油田海拉尔盆地积极推广浅层油气评价技术服务,将海拉尔盆地含油层海拔提高了300m,得到甲方的高度认可,体现了石油地质人的思想境界和事业追求。
依靠技术交流,最近三年,他又带领人员顺利承揽了中原油田各采油厂、勘探部、内蒙古指挥部的8个科研项目。2018年,在中原本部探井方2井,依据岩屑图像技术资料,提出下油层套管试油的建议,被油气勘探管理部采纳,射孔获得日产原油90吨,气13万m3的高产油气流,在东濮凹陷西南洼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
2020年10月份,他制作技术交流材料赴西北油气分公司勘探部交流新技术,赢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天山南—顺北地区碎屑岩重点探井地层流体性质再评价研究”地质研究项目,这也是录井公司首次承担该油田地质研究项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自毕业后,他就这样一直从事着热爱的石油地质工作。他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中积累技术经验,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
“敢于创新、勇于前进,生命就会充满快乐,就会更加精彩。”作为岩屑图像开拓者的孙玉华,一直在路上大踏步地跋涉前进着,也在不断地耕耘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