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天,甘肃石油员工杨成在甘肃省陇南市排坊村发放完村里的鸡苗,与村民告别。成为“前任”第一书记仅仅几天后,这位年轻的“老书记”来到东乡县布楞沟村,踏上了扶贫路的第二段征程。
两年过去,有记者来采访杨成,看见他皮肤黑黑的,能和村民亲切地拉家常,更是对村里每户人家的情况了如指掌,觉得他已经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没什么两样了。
谁能想到,杨成当年刚到村里时其实“有点懵”。“第一次入户,我用普通话和他们交谈,老乡们全程都在点头,离开时却说了一句我没听懂的话。问人才知道,老乡说的是‘刚才他说了什么’。”这个语言关,靠着走遍村子里每一户人家,杨成很快克服了。
藜麦书记,这是村民对杨成的称呼。“我很喜欢这个称呼。”杨成回忆起去年收购藜麦现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娘,看到手里的12000多元钱时激动地说,种了一辈子土豆,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收入。
种藜麦,是中国石化联合甘肃省农科院,根据当地环境、村民劳动习惯与劳动时间,为村里“量身定制”的脱贫产业。
然而,真要让村民“动真格”,可没法靠复杂的科学论证。“我们组织了专家技术指导、现场培训,可是老百姓没有按照要求种植和进行田间管理,开始都不出苗。还有人觉得藜麦就是喂牲口的杂草,不配合。”怎么才能让村民愿意种这长得像灰条菜一样的“洋玩意儿”?
杨成这个城里长大的年轻人,原本对庄稼也是一问三不知。不懂就学,他开始大量了解相关知识,打电话详细询问农科院的专家,并邀请专家再次到东乡,直接在田里指导,现场解答老乡们的问题,再让先学会的、技术比较好的农户言传实操,带动其他人。
慢慢地,大家都知道藜麦不仅好种,还能卖上好价钱。
如今,外村人来布楞沟都要去巾帼孵化园藜麦展区看看,特别是在外地的东乡人,看到自己家乡种出来的好粮食,都要买一些回去尝尝。
去年下半年,藜麦收购工作如火如荼,除了协调联系内部企业,杨成还在直播平台当上了“带货主播”。他的幽默谈吐与亲切性格赢得了网友的好评,也让更多人了解东乡,了解村民勤恳劳作生产出来的好东西。
虽然奔波忙碌,但杨成心里特别高兴:“2020年藜麦普遍丰收,产量高于2019年,集团公司统一收购,能确保每亩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也就是说,种植5亩以上的农户,纯收入能超过15000元。”
“对于扶贫工作来说,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力,没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说实话很难办到。”他说,“但最基本的,还是要有一颗‘为农民服务’的爱心。”
藜麦书记,是一个亲切的称呼,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其中包含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成希望,绝不辜负这个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