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全国劳模、天津石化化工工艺高级专家吴文清来到装置现场,为研发聚乙烯新材料筛选性能更好的催化剂。
这项工作源自三年前,吴文清在专业刊物上看到一篇研究资料,其中“自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材料轻质化和应用广泛性,是当今聚乙烯新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的论述让他眼前一亮:这个材料在世界上尚未研发成功,如能尽快攻克,将使中国石化在聚乙烯技术方面达到世界领先!
为此,他先后数百次筛选催化剂、数十次调整聚合方法,取得数以千计的试验数据,形成“ALL-PE聚乙烯工业化成套工艺包”,初步完成第三代聚乙烯技术资料开发,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吴文清40多年致力于聚乙烯研发,“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不要再被‘卡脖子’”。
1998年,国外气相法聚乙烯冷凝技术“卡脖子”的经历,让吴文清刻骨难忘。当时,国内5套小乙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迫切需要提升聚乙烯装置产能。而相关的气相法聚乙烯冷凝技术,需要从西方国家引进,且费用高达数百万美元。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吴文清和同事下定自主研发的决心。
从那时起,仅有中专学历的吴文清刻苦学习攻克了语言障碍。他用英语与外国专家流畅对话,广泛研读专业外文期刊,理论知识突飞猛进。
开发冷凝聚乙烯生产技术,之前使用的干粉催化剂的生产率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怎么办?自己开发!
原设计的反应器到粉料脱气仓的直线距离是10米,而国产化粉料脱气仓距反应器的直线距离却是50米。现场空间问题怎么解决?自己干!
一套涉及各种组分浓度配比、温度、压力、密度、比热等物性参数算下来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有计算机怎么办?自己算!
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他带领技术团队最终完成气相法聚乙烯冷凝技术的国产化开发应用,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全国最小的天津聚乙烯装置产能提升到200%,创造了“小鸡孵大蛋”的轰动效应。
获知这一消息后,外方生气地表示:“自己干,你们早晚得后悔!”
一番话深深刺痛了吴文清这个西北汉子的心:“我就这股子犟劲儿,非要搞出个样儿给他们看看!”
在来天津石化前,吴文清在大庆油田工作了11年,至今每每唱起《我为祖国献石油》都会热血沸腾。大庆精神早已化作他体内绵绵不绝的血脉,成为他无数次创新的动力源泉。
“爱党爱国,就是心里装着党的事业,念着集体的工作。在岗一天,就该像我老爹深爱他那几亩地一样,一门心思扎下去,拼命干。”吴文清深情地说。他带领技术团队向更高端技术国产化发起挑战。通过系统分析生产运行数据,创新提出“云聚合”概念,后经大量冷模试验,从洗衣机滚筒干燥中获得启示,自主研发成功世界上独特的气液分离装置,于2015年首创“气液法聚乙烯技术”,改变了传统气相反应器不存在液体的理论,实现了聚乙烯技术的第二代跃升。
吴文清的实验室仅有三个操作台,不足15平方米。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40年来,他带头研发中国石化自有技术,实现国内8套生产装置建设投产,成功研发21种聚烯烃新品,性能指标、创新技术均达到世界一流,取得发明专利37项,累计完成创新成果28项。“能为国家石化工业实现世界领先贡献力量,是科研人员的毕生追求和最大荣光。”吴文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