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石油化工研究院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效增产丙烯高辛烷值催化材料HPZ-5分子筛在兰州石化催化剂厂实现工业转化,与改进前相比,水热稳定性和择型裂化性能明显改善,增产低碳烯烃和提高汽油辛烷值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这是这个团队为继续发挥催化裂化装置主体生产作用,助力炼化企业从“炼油燃料型”走向“化工材料型”,应对汽油质量升级提供的又一项重要技术。现在,这个团队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在这个领域的创新主力军,这一切都来源于几代催化人的不懈努力。
60年前,在黄河之滨兰州,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在内的几代科技工作者历经艰辛,创造了许多新中国的第一,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炼油催化剂的摇篮”。石油化工研究院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团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成为今天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催化裂化催化剂创新主力军。
20世纪90年代,面对项目少、资金缺、举步维艰的境遇,技术骨干仍然没有停止探索和研究,在简陋的条件下跟踪世界前沿技术,潜心钻研相关基础理论,积累知识、积蓄力量。
此时,国家对汽油烯烃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开发高性能的降烯烃催化剂迫在眉睫,新技术来源却受到封锁,长期的技术积累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催化裂化催化剂研发团队等来了机会。
通过对基础工作和前沿技术的全面总结,团队提出了“减少烯烃生成”反应模式,以此为突破口,经过艰苦攻关,半年内实现了产品定型、工业生产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扭转全局的决定性胜利。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相继推出系列产品,并在与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多次竞争中,屡战屡胜,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占同类产品的50%以上,国内催化剂市场版图得以重新改写,团队成为国内外大公司的有力竞争对手。
2004年,团队开发出的LBO系列降低汽油烯烃催化剂,获得了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群雄逐鹿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国际市场竞争中,如何攻坚克难实现海外高端市场零的突破,是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2011年,团队制定了“巩固非洲、立足东南亚、突破北美”的催化剂海外推广战略方针。系列催化剂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成功打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国际一流石油公司,实现了自主催化剂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市场推广进入到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成为中国石油品牌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团队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集团公司炼化业务发展为己任,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重大贡献,在汽油质量升级、原油高效转化、降低碳排放及低成本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仅重油高效转化系列催化剂就为用户创效20亿元以上,成为我国重油高效转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0年的时间里,团队紧紧围绕催化裂化技术重油高效转化、生产清洁油品、多产低碳烯烃等重大需求,承担重点项目5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申请和授权专利100余项,开发出6大类40余个牌号新产品,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和国内外著名研发机构同台竞技的创新团队。
当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如约而至,当一流的实验室和中试基地拔地而起,他们坚守“创新立命,厚积薄发”。研发团队先后荣获中国石油百面红旗、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团队、中国石油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团队中多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何梁何利基金技术创新奖、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荣誉不仅是认可,更是鞭策,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鼓舞了全体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历经60年磨砺,石油精神、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已成为团队敬业奉献、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催化人在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