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商业地产野蛮生长的十年,是中国商业地产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销售型向持有型,从单纯购物到体验休闲,从重开发到重经营,从被动到主动的十年。在这新旧十年交替之际,赢商网特别策划“中国商业地产十年访谈”,对开发商、品牌商、服务机构等领军人物进行访谈,讲述对中国商业地产十年变迁的感悟,梳理行业发展脉络,分享行业发展经验。
本期采访嘉宾是仲量联行华南区零售地产部总监林世松,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商业地产(专题阅读)行业,从事过资产评估、代理服务、零售地产,以专业的眼光看待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路程。在采访中,林世松提出,市场整合的大环境中,商业项目要努力实现资产增值,而内地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可借鉴香港企业。他表示,未来十年,服务链条完备的大型企业将垄断行业,房地产开发商将提升固定物业投资占比,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将优胜劣汰,强者恒强。
仲量联行华南区零售地产部总监林世松
2014年,仲量联行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平均每六天有一座购物中心落成,新增商业地产总体量接近140个万象城。
“从2005年深圳万象城开发出来后,综合体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热点,并产生了引导效应。这十年发展过程中,在政府的带动下,一批开发商意识到商业地产的重要性,这也是近年商业地产项目集中爆发的原因。”林世松说道。
林世松告诉赢商网记者,“房企开发商打造商业综合体,通过凝聚的商业氛围,带动周边的消费环境和产品质量提升,也促进了住宅销售增长。而从政府角度而言,商业地产在城市发展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做一个产品,更会解决当地就业和下岗工人的问题,产品销售更加会带动当地的税收收入。所以,很多政府在批地的过程中都希望有综合体的影子。”
继而,他分析说:“在商业地产集中爆发的形势中,暴露出了行业的很多问题。第一,这种供应过度的形势,将会影响投资方是否进入市场的决策;第二,由于人才需求增大,商业地产的运营人员的调配陷进困境;第三,大量的商业项目涌现,同质化现象严重。”
对于目前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状况,林世松难免会有所担忧,“市场肯定会整合,只有优质的购物中心能够生存,而且这些项目不光存活下来,也能把那些没有达标的购物中心的市场份额抢夺过来。”
以广州的天河商圈为例,他分析道,广州天河商圈仅仅两个路口的位置,拥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零售物业,其中包括了天河城、正佳广场、万菱汇、太古汇、维多利广场,还有新鸿基正在建的天环广场等等。短短的15分钟路程中,购物中心林立。
“天河路的商圈将会趋于紧合,最优质的购物中心会获得最高市场份额,剩下相对没那么好的购物中心就需要努力,它会是最痛苦的一部分。”
网上销售并不是销售的全部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为实体商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林世松认为,目前实体商业的开发商、零售商只是暂时的“水土不服”,很快便会跟上电商的节奏,而网上销售并不是销售的全部。
仲量联行的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的崛起将加速低端散售购物中心的衰落,那些能以娱乐、服务等体验式为着重点,适时调整租户组合、商场设计的持有型购物中心将会成为市场赢家。
“对于购物中心而言,体验式消费占比会越来越多,整个服务供应商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这绝对是个很重要的现象。我预计接下来,产品销售类的商家开始不那么慌张了,很多零售商数据显示,商家并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放到网上,而采取两条腿走路,但在实体店里面,体验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了较大的比例。”
林世松继而说道,中国的消费人群收入越来越高,对产品价格敏感度并没有那么高,网上购物可能会更加具有便利性,但是顾客仍会选择用更高的价格去享受更好的服务,所以,这些顾客还是会去购物中心消费。
“从这个方面来说,虽然零售受电商的冲击,但是开发商业态配比和零售商的运营实力,将会是以后比拼的关键。”
资产管理成为购物中心运营关键
回顾中国商业地产(专题阅读)的发展历程,林世松认为,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中国商业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由最初商业雏形的市集,慢慢出现了商业步行街,比如说现在广州的上下九、北京路;第二个阶段,商业形式通过建筑物来体现,百货店、百货大楼成为商业消费的主流;后来消费者不仅喜欢去百货店,还会去个别的产品销售门消费,诞生了专卖店,这是第三阶段;随着消费者更专注体验,讲究贴心服务,需要有尊贵感,这是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现在中国商业已经到了第五阶段,叫个性化消费时代,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对品牌的定位和认知会更加重视,所以这个已经接近西方的水平,以后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商业地产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市场已经在进行整合,开始优胜劣汰,面对这种情况,开发商不可能再用过去粗放的形式处理,并不是说规模面积大、业态全就行,购物中心打造主题类、文化类、环保类、科技类等,特色定位、业态组合、活动营销等都会走上精细化道路,对专业的要求度会越来越高。”
林世松认为,购物中心是整个房地产投资四大环节中,投资系统是相对比较巨大的,在整个供应链越来越长的情况下,企业的运营水平非常重要。
“以往开发商、运营商非常重视招商部分,但除此之外,如今还特别强调如何使购物中心做到资产增值,这就考验其运营能力。现在我们沿用一个概念,叫资产管理,现在所有购物中心的拥有者,所有房地产开发商,都需要挖掘购物中心的增长潜力空间,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产增值。”
服务链条完备的大型企业将垄断行业
“很多西方的案例中,可以去学其硬件上的特色或优势,但由于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传统价值观不一样,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香港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城市,对中国人做生意的模式有很大的帮助。”
林世松认为,从目前内地的商业发展模式来看,跟早期香港的开发模式一样。“要问我中国商业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的香港可能就是内地未来十年情况。”
林世松举例子说明,香港新鸿基的房地产投资里面,产品销售占比并不大,它在逐步提升整个投资物业中租金收入水平,现在新鸿基的物业收入约50%,是来源于固定资产投资物业的收入,其中包括酒店、写字楼、还有商业。
“未来整个房地产开发商绝对是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物业的占比,只是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阵痛,包括市场整合。”
他指出,“未来服务链条完备的大型企业将垄断行业,可能剩下1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占据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它们能提供最完备的服务链条,不仅仅是具有上下游链条,可能拥有整个平面层的配置,产品销售和物业资产收入部分都会持平,商业地产是其非常重要的部分,未来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林世松表示,市场优胜劣汰,如果运营水平不过关,不可能苟延残喘,最后,只有强者恒强。“我不知道未来将会出现多少个万达,会有有几个大型的房地产开发商,但我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赢商网记者/林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