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报2020-03-31]过去的一周内,国际原油市场月差出现断崖式崩裂,尤其是WTI原油短短一周时间内,跳水下跌超5美元,成为原油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严重下滑的需求,导致全球原油供应局面严重过剩。这样严峻的局势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该如何应对,成为了最近最热门的话题——
上周,国际油价反弹,人们寄希望于各国出台的刺激措施可能提振经济,以及沙特和俄罗斯的价格大战可能和解。截至北京时间3月30日10时30分,WTI下跌5.55%至20.31美元/桶,布伦特下跌4.68%至26.64美元/桶。
国际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表示,随着油价持续暴跌,油气行业已进入“求生模式”,直接影响到国际油气巨头们的经营与年度计划,削减支出成为国际石油行业最为直接和普遍的应对方法。油价不断走低,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但其背后深藏的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三大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张婷婷分析,俄罗斯最大的伸缩优势是中国市场。根据国际能源署在巴黎总部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预测,中国仍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在2040年之前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俄能源贸易采用管道运输,24小时不间断,省事省力省钱,更具有优势。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俄罗斯更需要来自中国的支持。
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该如何应对,成为了最近最热门的话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谭小芬表示,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来看,油价的下跌短期内有助于我国经济边际企稳,但价格下降尤其是基础能源价格下降不会必然带来利好。从行业的视角来看,油价的大幅下跌对不同的行业效果不同。在世界范围内,低油价利空整个原油开采行业,油价下降会形成价格竞争机制,压低行业利润。对于炼油与化工业,油价大幅下降虽然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带给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以及债务负担恶化。
复旦大学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他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始终对能源安全高度关注,担心被“掐脖子”,但技术革命促使国际油气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我国拥有的能源全产业链四大要素优势更加明显。新形势下,中国宜转换思路,以更主动的姿态切实维护能源安全。低油价时代已来临,中国能源“结构性权力”是时候发挥作用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国际油价下跌是供需失衡和产油国激烈争夺市场份额的结果,世界油气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在重新洗牌;中国拥有能源全产业链优势,应以全新思路看待能源安全问题,充分发挥我能源市场的“结构性权力”;以中国能源市场“结构性权力”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系统性思路。
冯玉军认为,国际能源产业链是由资源、资金、技术、市场4个因素共同组成的,中国在这4个方面都有足够的优势。随着新能源革命特别是国际油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正在成为我们手中所掌握的重要“结构性权力”,可以成为对外能源合作至关重要的议价工具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短期内:我国在疫情方面宜组织相关企业早做准备,并争取世卫组织和斯德哥尔摩国际仲裁法庭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设施效能,最大限度地低价囤油;建议国家发改委适当增加国内外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的强度与弹性,防微杜渐。中期内:在计划30万亿元的基建投资中,加大国家石油天然气战略储备以及商业储备基础设施、油气管网特别是城市管网的建设力度;引导对外油气合作规则向于我有利的方向转变;加大油气进口多元化力度,调动出口方相互间的竞争。长期看:需进一步推动国内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全面、充分地融入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稳步提升话语权与影响力。低油价,加上世界各国对民生问题和能源安全的重视,会相应减缓能源转型的步伐。我国宜对未来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调整进行深入思考、做到合理布局。
中国对世界油价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油价问题也不可能由一国说了算,而是大国的“圆桌”会议格局。在低油价中寻求突破和升级,希望中国早日拥有更强大的战略调动能力和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