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6种新产品,形成4项新技术,发表论文13篇,申请专利34项;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学进步奖1项、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吉林石化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荣获集团公司青年科技立业英才等称号……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自吉林石化公司ABS树脂研发中心市场服务组组长、时年37岁的胡慧林。“科研没有一蹴而就的,每一次成功研发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次的失败。”8月17日,在吉林石化合成树脂厂,有些消瘦的胡慧林拿着用ABS生产的产品样片,讲述她对科研工作的理解。
近年来,以平板电视为代表的家用电器,尺寸大型化和轻薄化正成为发展趋势,亟须一种既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又有良好熔体流动速率的ABS产品。目标就是导向,吉林石化将开发高流动ABS树脂的任务交给了胡慧林所在的项目组。“高流动ABS产品的冲击强度、熔体流动速率两项指标像跷跷板,一项指标提高了,另一项就会下降。如何打破平衡,建立一种新的平衡是研发中的最大难题。”胡慧林说。
胡慧林和项目组的科研人员沉下心来,反复设计ABS树脂分子结构,探索采用不同流动性的SAN树脂组合,解决橡胶含量增加引起流动性能变差的问题。最终,经过大量试验,成功掌握了高流动ABS工业化生产技术。
电镀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金属电镀制品改用ABS塑料电镀制品,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一直被进口产品垄断。胡慧林立即带领团队将重心放在研发电镀料上,研究中注意到在电镀件表面上总是分布着100微米以上的颗粒“麻点”。仔细研究后,胡慧林发现注塑件表面本身有很小的凸起物,正是这个凸起物电镀加工后被放大,是形成“麻点”的直接原因。但凸起物是什么?如何控制和减少?一系列问题摆在了胡慧林面前。
胡慧林和同事们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开展电镀实验,跟踪调整电镀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结合ABS树脂生产技术原理,终于确认形成“麻点”的根本原因,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控制橡胶粒子粘连等手段,成功破解了质量瓶颈。
2018年,ABS电镀料顺利通过用户应用评价,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的同时,电镀级ABS产品一举打破国外产品对高端卫浴领域垄断。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反映了品牌的实力与本质。”搞科研出身的胡慧林,深刻认识到要想树立品牌形象,不仅要有出色的信誉和过硬的产品,还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胡慧林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针对客户提出的产品白度、杂质等波动问题,他开展技术研究100余次,有效地解决了产品质量波动问题。开展ABS树脂回用性能对比、助剂包评价等工作,为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事ABS技术服务7年来,胡慧林先后走访华南、华东等市场30余次,服务用户200余家,现场解决产品水波纹、应力开裂等问题20余个,并通过专线电话、邮箱、微信等,帮助用户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120余次。凭借着过硬的技术水平,胡慧林生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使“吉化ABS”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