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应该算得上中国的特色了。中国古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度过了一个难关,满月后婴儿就不那么脆弱了,表示庆祝又称弥月之喜。这一个月的陕北时间用满月来形容我自己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铺垫,投递简历,面试,培训……终于我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职场”。从一个人在家到66个人成了一个班,从井下测试公司13个人小分队到陕北JH-YL103压裂酸化队后的我自己。从斗志昂扬到不堪一击,从格格不入到有说有笑,从失去斗志再到咬牙坚持。我无法口是心非称这种生活为享受,但我一定是努力坚持到最后的人。
作为第一批离开武汉的“石油人”,我在车前依依不舍,留恋8月的武汉……踏上去陕北的路,从城市出发,进入双向两车道,再进入水泥路,土路,山路……路边的商业高楼慢慢退成居民楼,两边的绿篱越来越少,只剩下孤零零站着的路灯,再变成路边的野草,最后就剩下光秃秃的山坡吗?我一门心思地想着,将抵达什么样的“基地”。那是一个围起来的大院,院子很大停着我们吃饭的“家伙”,院子整洁干净,像是在问候我的到来。我刚一进门,廖队长和赵书记就迎上来,满脸高兴地打量我,“小伙子不错,赶紧休息吧”。
9月6日,我第一次参与到了所谓的压裂施工,上井后陈队长带我去了解安全隐患,施工注意事项,任队长带我去了解设备,讲解设备工作原理。初次上井的我小心翼翼,缩手缩脚的,手到之处都是黏糊糊的压裂液,我想尝试砸榔头,回复我的却都是:“你们大学生搞不来的。”黑亮的劳保鞋,没有油污的工衣,僵硬生疏的动作,都让我与现场格格不入,感觉自己有点颓,郁郁寡欢,第一次的上井经历并不愉快。
次日上井铃声紧张又刺耳,坐在车上睡眠不足,眼皮在打架,连续15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拖着疲惫的身体,还要总是面对“板着脸”的沙漠。脱离了城市的热闹,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毛乌素沙漠,让我更感觉自己的渺小。石油工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望而却步,家里的欢声笑语杳不可闻,只能有电流中夹杂的问候……我知道,我开始想家了,我开始想念我的朋友们。我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一刹那,我崩溃得一塌糊涂,我灰头土脸、毫无斗志、满眼迷茫,我想我要离职了……
凌晨,回到宿舍,我丢下工帽,脱掉工衣,甩掉劳保鞋,静静呆坐。父母心疼我,却也告诉我年轻人要学会吃苦;老师惯性的相信我过得如意;朋友隔着千里,问我近来可好;我五味杂陈。我摸起床头的《苦难辉煌》(金一南著)去寻找拉起我的那根稻草。把国家历史映射到个人的发展中,只有那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敢于付出的人,在岁月沉淀后才称得上无悔的人生。
赵书记,廖队长也很快意识到了我的苦恼,下井后来我屋里笑着说道:“小伙子想家了吧?”紧接着和我说起了他们刚来时的场景,回忆他们在陕北的经历、收获、成长。赵书记笑着说道:“我们来的时候也像你一般大啊,转眼我们在这里都快三十年了,喜欢这个地方,舍不得这个地方啊。”说完,若有所思地转头看向窗外的远处。“小刘,你去请一周假回家看看吧。”廖队长冲我肯定地点头。队长书记的话让我如释重负,也让我感受到了队上和家一般的气氛。
捡起工衣,叠得整整齐齐,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对比老一辈石油人的工作艰辛,我们已经太幸福了。想到压裂施工时队干部的运筹帷幄,一丝不苟,队员们勤勤恳恳、争先恐后;想起项目部潘书记衣食住行为我们面面俱到的考虑,廖队长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工作上的悉心传授;想到陕北JH-YL103压裂酸化队上各个能干又淳朴的大哥,厨艺精湛的阿姨;湛蓝的天空,低走的羊群,这里也还是很美的。
9月15日我离开压裂队,见到了一切都好的父母,我很满足;看了关心我的老师,让他们放心;约了许久不见的朋友,还是无话不说,我安心了……
9月19日,我归队了。再次上井,我开始尝试去和大哥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终于也拿起了榔头一锤一锤的敲击,像是敲走之前的不愉快;多次失败之后也终于成功地挑起了压裂液,第一次在井场尝到了兴奋的劲儿;扛着管汇往前,眼里不再迷茫;一遍又一遍认真地去测压裂液黏度,去汇报师傅,很有成就感;身上满是泥巴,大哥笑了,我也笑了;回基地的车上摇摇晃晃,渐渐的眯上眼睛,心里暗想,队里的人其实都很好。
我虽还不能理解这种生活为享受,但相信努力坚持下来,内心肯定会自豪!
楼道里的铃声忽然响起,我要去上井了。哈哈!今天我满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