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超压停机保护装置可迅速发现超压信号,实现远传停机,已在我区TK619CH等井使用,成功规避抽喷风险3次,这是我们联合创新工作室的成果。”近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二厂联合创新工作室举行的创新工作季度交流会上,联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吴登亮介绍着今年的创新项目。联合工作室是西北油田首例,标志着该厂创新队伍走向新征程。
意外小发明 开启创新阀门
“建厂最初那几年,员工们在生产中遇到难题,只是当成日常工作去解决,没有创新意识,也不懂提炼总结。”吴登亮回忆到,最初的创新源于一个意外的小发明。
2008年一次仪表维修中,由于阀芯腐蚀粘连,致使阀芯无法正常取出。更换一个新流量计需要2.5万元。时任采油管理一区技师的吴登亮得知后,仔细检查流量计,萌生出想法。他回去立刻与该区经理靳永红、老员工宋淑平、邹晶三人商量说:“咱们自己试着做一个取阀芯的工具,就可以省下这笔费用”。
说干就干。他们经过多次画图、调整、讨论、试验,一个用废旧金属材料割焊而成的,像缩小版“龙门钳”一样的小工具诞生了,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起名叫一种流量计阀座取出器。它既能快速高效取出阀芯,还确保了仪表计量掺稀量的准确性,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这个小发明,得到了厂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并引发了员工创新的热情,开启了员工创新的阀门。
攻坚克难 打造创新金钥匙
创新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创新人才和资金非常有限,在技术革新和创新改造过程中,各种困难接踵而来。
当时,采油厂面对频繁躺井的电泵井成立了潜油电泵创新工作室,由该厂油研所技术员杜林辉带领着4个人的团队,负责主攻电泵井难题。
可是4个成员都只是刚刚工作一年的大学生,对电泵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让团队尽快成长起来,杜林辉带着他们坐火车到电泵厂家进行了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他们白天在生产车间跟着师傅一起学习组装、拆检、实验,以及电泵工作原理和管理方法,晚上就一起互相提问、讨论总结。强化培训后,他又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组织编写了《塔河油田稠油潜油电泵电缆技术规格书》,彻底解决了电泵“躺井”电缆故障率高的问题。同年,采油二厂电泵躺井率从10.41%下降至4.72%,累计减少产量损失5万吨以上,节约稀油2.5万吨以上,降低采油成本1.0亿元以上。
就这样,他们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攻关,边培养人才,边扩大团队。在创新路上,他们探索的脚步始终未停歇。
精雕细刻 铺就铁军创新路
在创新路上,他们宛如沙漠里的沙棘,坚守在号称塔克拉玛干沙漠“死海”之地的边缘,为企业“活血化淤”。
吴登亮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采油专业攻关。2013年初,“抽油井光杆易脱落,造成油气泄漏”这个问题,让公关组成员尤为头疼。吴登亮与油研所梅胜文、唐健等技师骨干们碰头讨论,几个月连续上井观察,不断思考,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精心画出图纸,提出了方案。经过不断修改图纸、共同推敲,“耗尽了脑细胞”,最后决定用一个小球和一个弹簧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更好的解决生产瓶颈,吴登亮创新工作室升级为自治区吴登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员工纷纷加入创新团队,共同攻坚克难,为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出谋化策。
回望走过的路,吴登亮说:“我们这支创新队伍,历经了风雨、走过了泥泞、体验了戈壁的孤独、经受了大漠风沙的考验,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