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去抱起2岁的二宝时,他都不亲我了。”今年40岁的陈鹏沉默寡言,说起话来声音很轻,在谈到儿子时,声音重了起来,脸上爱意满满。最近几年来,作为单位业务骨干的他,由于工作岗位的需要,经常往返于涪陵与武汉两地之间,对家庭反倒是有些爱莫能助。
毕业于长江大学测井专业的陈鹏,2009年来到江汉油田物探研究院工作,从助理到工程师,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2020年,是他工作最繁忙的一年,负责微地震监测现场质量控制及室内综合研究的同时,还参与编订《物探研究院“十四五”物探技术发展规划》、中石化π平台上的底层开发工作,负责批处理模块升级维护等工作。性格沉默的他就像一条寡言的鱼,一头扎在工作的深海中,奋力游动。
他做的日常工作是信息调研、情报分析和论文翻译工作。2020年,他根据《物探研究院“十四五”物探技术发展规划》上提出的物探院急需的技术种类目录,积极开展物探技术信息调研工作。他每天投入大量时间浏览国内和国外网站,认真收集相关资料,翻译论文,一共持续了五个月。“在搜集资料,翻译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专家院士的文章以及物探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对个人知识的扩充,还是对工作的开展帮助都非常大。”不过更多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信息的汪洋大海,有用的信息找起来仿佛大海捞针一般,但是他始终坚持“要做就要把事做好”,孜孜不倦的重复着手中的工作。
在不断的搜索查找中,《微地震缝网复杂度的定量表征》这篇文章让他如获至宝。“以前观察微地震缝网复杂度时,光用肉眼看,以为点越多越复杂,比较费时费力,这篇文章介绍了用数据描述复杂度,用量表征,观点特别新颖。我将文章翻译成中文后,立刻和同事们交流,感觉以后多用定量方法做表征,比较精确,更加有说服力。”陈鹏兴奋的谈道。
2016年,他投身于微地震监测项目,负责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地震监测软件,改变了先前单位只能通过购买国外相关技术支撑微地震监测工作的现状,实现了降本增效。由于国内很少有相关的成熟技术可以借鉴,那段时间,他拿出所有时间,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抓紧时间在现场与施工单位积极交流,通过对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摸索,不断推进方法的研究和试验,从质量管控、软件系统开发、微地震解释,直到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经过四年的攻坚啃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微地震监测软件被研制成功。那一刻,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就像一条鱼游动到了彼岸,一块巨石从身上卸了下来,眼前尽是春光滚滚。
2020年9月,物探院在涪陵气田密集开展微地震监测工作,他马不停蹄赶赴涪陵,先后担任起焦页85-7、108-7平台的微地震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协调、质量控制和综合分析工作。那段时间,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经常忙碌到深夜。同事眼中的他是一个人上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休息,而他自己知道,夜深人静时分,望着涪陵的月亮,他会思念家人,想念家里的二个儿子。孤独虽深入骨髓,而责任也注满胸膛,他是孩子的榜样,也是项目组的保障,他看着天花板,听着涪陵的虫鸣,渐渐入眠。
2020年11月,物探院开展家属座谈,邀请员工家属通过视频平台连线前方亲人,陈鹏在视频里见到了分别已久的妻子和2个的儿子。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和为了家忙里忙外的妻子,他情不自禁眼眶湿润,不善言谈的他第一次在视频的另一头对妻子保证:“你辛苦了,再坚持一下,我争取回去陪你们过元旦。”生活就在忙碌中匆匆向前,2020年底,物探方法研究所以陈鹏个人的真实经历为素材拍摄了微电影《礼物》,在物探院播放后,引起了大家的深刻感动和强烈共鸣。
陈鹏的书桌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信奉的格言——“净化、静化、进化”。长久以来,他始终坚持以这“三化”要求自己,仿佛一个炼金术师,时光是最好的见证,他的工作态度赢得单位所有人的尊敬,评优选模,全票通过。如今,他仍然像一条沉默寡言的鱼,沉潜在自己的深海里,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坚持不懈,日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