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陕师大附中邀请我去给学生放映红色电影,我准备把老胶片机带过去,给他们看看电影放映技术的变化。”2020年12月28日,石志光在家里认真调试着设备,岁月的变迁并未磨去他对放映电影的热忱。
石志光今年73岁,是西安石化的退休工人,也是一名坚持了44年的义务电影放映员。
对电影,石志光是“一见钟情”的。
“一个带轮轮的铁匣子,咋能出来画面?”10岁那年,电影队进村演出,石志光一下子着了迷。从那以后,只要听说放电影,石志光总是第一个搬上小板凳到场,每次都要跑到电影放映员身边,看他们如何操作设备。自此,放映电影便成了石志光最羡慕的事情。石志光长大后被录取到延安民众剧团,团里有一个电影放映队,他开始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放映技术。
“1977年,我把攒了17年本来用于办婚礼的800块钱‘挪用’了,买了一部二手胶片机,又东拼西凑换了灯泡、皮带这些零件,这台老机器又运转起来。我也运转起来了,开始到处义务放映电影,再也停不下来。”
石志光的第一站是到某部队营区放映《雷锋》。傍晚,他用自行车驮着放映设备和租来的电影拷贝来到部队营区,把银幕在营区大门口搭好。放映机“哒哒”地转起来,光影划破寂静的夜空,全场军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石志光仿佛回到童年,又变成了当年那个沉醉在电影画面前的小男孩。
从那以后,从山区到高原、从城市到农村,他走过全省107个县区,累计放映电影4800余场次。他总是骑着那辆老旧三轮车,拉着设备,自备干粮,穿梭于大街小巷。“每当看着电影幕布前坐满了观众、看到电影结束后他们开心地离开时我就感觉特别自豪和满足。”石志光说。
2000年建军节,石志光受邀到某部队放映电影。那天他得了重感冒,早上挂完吊瓶,就蹬着三轮车出发了。走到半路,三轮车爆胎,过了几个村子也没找到修车铺。石志光想过原路返回,但想到上千名官兵还在期待着看电影……就把绳绑在车上,肩上扛着绳子、手中握着车把,硬是一步一步拉着三轮车继续赶路。路上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儿,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晚上。他顾不上休息,开始架机器、调设备,终于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顺利出现在银幕上。放映结束后,劳累过度的石志光一下子晕倒在地上。
第二天醒来,石志光走出部队的卫生所,看到数百名官兵整齐地向他敬着军礼。“那场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石志光说,正是像这样一次次的鼓励与感动,让他坚持了40多年。多少个除夕,他不是陪着家人,而是陪着官兵们一起联欢座谈,直到新年钟声敲过后才回家。
“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顿饭。”这是石志光给自己立的规矩。但是更新放映设备和租拷贝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为了坚持放电影,石志光不仅搭上了自己的工资,还干过搬运工、洗碗工,卖过报纸、蹬过三轮。
“别人都是想着怎么挣钱改善生活,你可倒好,还不停地往里贴钱。”石志光坦言,因为义务放电影的事,他和妻子没少吵架。“后来有放映电影的活动,我就带着她一起去,让她切身感受那种通过自己的服务为群众带去欢乐与温暖的氛围。逐渐地她也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石志光的带动下,妻子和儿女成为他公益放映路上的“左膀右臂”。
以雷锋为榜样,是石志光念叨最多的话:“要像雷锋那样,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