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攻防之“道”
——截选《老子秘传“长寿经”》
我对“心脏病”的认识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心脏器官从功能上产生了新的认识。静脉回流的动力;血液在心脏中输出与流入的比例关系;得出的结论是:静脉回流的主动力是气流;心脏无法血液出入的对等。这两点也成为心脏病产生的根源。
二、心脏病与肢体活动紧密联系。气的作用的引入,让我们清楚看出了心脏病与机体功能的关联性。其中,最突出的动作是说话。
三、古代人类早已经发现了说话对机体伤害的现象。佛祖释珈牟尼,特别是《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中更有明确详细的论述。
四、说话能够导致心脏病发生,也必然会成为人类对心脏病主要的最有效的攻防工具。
(科研报告,不得抄袭)
2400年前,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又被人们称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心脏病现在是一种常见的重大疾病,被列为人类生命的十大杀手之首位。最可怕的是,它快速蔓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不用说职能部门调查统计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就是在我们的身边的人中,几乎“随时可见”,死于此病者,时有发生。可谓:心脏病“猛于虎”。然而,人类对心脏病还处在认识过程之中,更没有一套根治的方法。
本人也曾经是心脏病的患者, 2000年4月23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病,呼吸困难;两腿无力;大汗淋淋,心跳二百次以上;被同事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半月的院。出院后,时常有反应,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混身摊软无力。每到季节更替之时,心脏便隐隐作痛。依靠救心丸支撑生活。后来,由对说话的研究转向对养生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现在,心脏病的病症已经没有了。身体有劲。在自疗康复过程中,学习一些医学书籍,广泛研读了相关的古典著作。对此病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自疗实践,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心脏病属于功能性疾病
两前提条件:一人体是独立的整体。独立运行,独立存活。与客观有诸多的影响因素。二,人体最初是健全完好的机体。始制合道。这是养生研究的思维方式。
一、心脏病的概念。
这是对心脏病的一般外在认识。
(一)心脏病的分类。人们都知道,心脏病有很多种,具不完全统计就要十种之多。我们是非医疗机构,是养生事业,从工作的性质来讲,我们只需要按照我们的工作需要来分类。按照各种心脏病属性不同,可把心脏病分为两类。即:功能性心脏病和器质性心脏病。
所谓功能性心脏病,分三方面,一方面是,在所属中,心脏病本身功能出现病症。如:心跳加快,心脏病功能缺血,心衰,心梗等。均为功能的故障。另一方面是,在得原因上,心脏病功能的疾病是由于机能失调而生的。有局部失调,也是整体机能失调,还有要素失调,如:气血运行失调。第三是,结果也表现为功能的障碍。如:衰竭;供血不足;心脏功能停止等。
功能性的心脏病一外在表现最突出的是心跳失常,功能减弱。如:心跳加速,或者突然停止。
总之,一切病症都与功能相关。由功能失调而起,最终在功能失调中结束。
所谓器质型心脏病,为心脏组织发生病变,如发炎,心肌炎。如果不是先天性的,一般也与功能性疾病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功能紊乱,必然带来供血不足,或者血液运行缓慢而瘀滞,杂质深沉而导致发炎。
因此,功能性是心脏病的始因,而器质性是后果。直观来看也是如此,心脏置于体内,不会受到伤害,炎症也只能是由功能失常导致的。
(二)功能性心脏病特征。功能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就是功能不正常得病。说明,功能性心脏病与人体机能密切相关。1、心脏本身的机能。功能是否泵血。是否正常跳动,等,这些都属于机能范围内的。2、与机体整体状态相关。心脏活动的状态与人体整体机能状态相联系,是每一个人都熟知的。最明显的是,当人们快速疾跑之后,心脏跳动的频率明显加快。我们儿时都出现过的岔气等。受惊吓而心慌。这些都是心脏病功能失常的表现。都是与人体的机能变化引起的。
人体是有机的生物整体,本身具有特定的功能,而心脏是这个整体中的核心环节,它的运行质量必然与机体整体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就是机车上的发动机,自身存在着功能要求,同时,也对机车整体运行状况存在着严格的要求。
二、心脏病的发病特点。功能病只与人体的功能相关,它有一个产生、潜伏,发病的过程。这是功能性心脏病的最显著的特征。
(一)后天性。功能性的心脏病多为后天发生。“始制有名”,人本无病。更无心脏病。即使是先天的婴儿的心脏病,也与父母的活动有关。这是《道德经》的基本原则。
(二)功能病的渐成性。1、实例。婴儿无病;少年只是偶然的岔气,或者跳动加快;青壮年少数得病;老年多病。2、这个过程反映着这样的事实,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隐到显的过程。3、、这是积累的过程。(1)是病因的积累。导致病的因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对心脏影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是一点点积蓄的过程。九尺之台,起于垒土。积少成多。(2)是功能紊乱的积累。“天道如张公。”如“强弩之末”。(3)是时间的积累。
(三)心脏功能的紊乱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人类特有的动作,即:特殊的机体功能形式,特有的器官动作。这个特殊动作的特征是:
1、后天学习获得的。非人体的始制,本原的功能。此动作直接干扰机体机能。习得动作的特征:(1)学得的,要强化机体,本来没有此动作,是人为所致。人类整体没有,个体之初也没有。(2)极其重要。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否则,人不会去创它,去学他。去追求它。(3)使用特别频繁。这与它的重要性有关系。
2、这个动作在单位的时间里,单位数量中,危害极小。所谓危害小的意思是:(1)无感觉。人们对这种个动作的危害,几乎没有任何感觉。(2)损伤极小。(3)不会自动消失,只要人们始终对动作处在盲目的程度上,就不会消失。(4)连续不断。且潜伏期长。这是与单位危害小决定的。如果危害明显,人们最就会认识到,早就去攻破它了。难怪《黄帝内经》没有它相关的记述。
3、动作易成模式。成为赘式。这是由于重要性和习得行为的特性决定的。由于重要,经常使用,所以,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电位联系,以致达到自动控制的水平。这是典型的模式之“为”,是“居”。
三、祸首为“说”。
“心脏病”看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重大疾病。使得当代的医学对消除病根其无能为力。人们也都谈病色变。其实,问题非常简单,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只是人类的说话活动。
(一)独占性。说话技能,是人类所独有的。万物之中,只有人类会说话,只有人类在采用这个技能。其它的动物只是单音的鸣叫啼。1、说话说话技能特征看,说话属于是复音,即:多个字音组成的发声方式。2、从生理上说,说话是发声器官与辨意器官两大系统的组合。3、从进化的角度看,只有人类具备说话的资格。直立的身躯,强大的社会性的发展需求。其中,直立,是说话特有的条件。
(二)重要。1、人类的进化过程显示了说话从中的重要作用。被淘汰,绝境,说话沟通,加强了社会性的联系。2、现实生活中,人们社会交往,工作学习,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无不依赖着说话。在某个角度上说,说话关系着一个人生活质量。
(三)习得行为。“得其子,知其母。”从人类的整体上说,人类最初不说,从猿进化到人时,猿不说,人之初也不会说话,只是猿的叫法。个体来看,刚下生的婴儿是不说话的。都是后来学习的技能。是后天在机体内建立的功能。
(四)说话是人类用得最多的功能。并且,文明程度越高,说话技能的使用率越高。危害也越大。当前的心脏病发病提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血液循环与心脏病
在心脏的研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一直是模糊的,一是,静脉回流的推动力来源;二是,心脏血液输入与输出量的平衡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解开心脏病迷团的钥匙。
一、心脏功能及血液循环新说。
医学上的“心博推血”的原理是有前提的。这中间有一个假设:是人体完全处在婴儿的状态。那就是,没有任何动作形成。更没有赘式存在。特别是没有说话的动作模式。嘴部没有辨意器官组合的模式。这样,心的动力才能够推动血液回流静脉。如果有了赘式,就是有了摩擦和力的消耗,冲抵。那么,会有两个情况出现。一是,回流的血量不足。二是,回流的力的支撑不够,甚至根本完不成推动的任务。即,赘式越多,越坚固,干扰损耗就越大。回流心脏的结果越差。长期保持,必然心脏受损。因为,肢体,不但抵消心力,而且,大量占用血液,如:大脑,和腹部。直接受损的就是冠状动脉,因此而窄狭。
(一)传统认识。过去,人们一直把心脏功能定位于泵血。随即提出,全身的血液循环完全依赖于心脏。导致,心脏疾病不能彻底解开迹底。这种心脏泵血之说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理论。(限于篇幅,只讲要点)
这一循环理论的致命错误是:把静脉回流血液的动力也列为心脏的功能。这是错误的。当心脏将血压入动脉之后,血液流遍全身直至毛细血管,这时,对心脏的泵血动力产生极大的消耗,可以说消耗殆尽。根本没有力量再推动血液回到静脉中。再者,从毛细血管回到静脉,也是非常困难的。问题的结症就在于“血液是如何回流到静脉之中的”。这也是解开心脏病谜底的关键所在。究竟血液是如何回流到静脉中的?
(二)躯体与肺压是静脉回流的主要动力。
血液回流静脉,主要的推动力量有两个:
一是,肺气压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肺部是司控气流运行的主要动力。气流通过肺压运行至全身,带动血液流遍全身,然后,肺的压力又对动脉末梢血液继续施压,使其进入静脉。这是二次施压的原理。肺的压力也有两个方面的功能:1、完成自身的血液肺循环。2、从机体整体上对血液施压。实质是告诉我们:只能靠肺动力推动静脉血液回流。经过运行,心脏对动脉的泵血力已经消耗完毕。到了动脉的末端,已经是毛细血管,即使动脉有力量,也会消失。根本到不了静脉血管中。只能依靠一个二次加压来完成回流的过程。
二是,全身器官组织的活动力,其实,是肌张力。全身器官的张力起着两方面的作用,1、强化肺器官对血液压力。2、本身也对血液产生直接的压力。这两股力量使气血回流到静脉之中。这时,已经与心脏关系不大。
感觉体验:1、在肺的功能中,憋气,脸部通红。这是肺的压力增大,促进血液的循环的结果。2、在全身器官活动对血液的循环的作用。我们运行,这是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击打穴位,这都是机体整体对血液循环产生影响的表现。
二、心脏血液的输入与输出量很难对平衡。
在医学界,一直认为心脏血液的输出量与输入量基本平衡。血液在心脏出入量的均衡性。现代的理论均为:血液在心脏的出入量基本是均衡的。流入量与输出量是对等的。这种均衡理论只是一种假设。这种理论建立在固定不变的素材和模式之上。如:!、血管材质不变;2、各内脏器官功能不变;3、机体整体血液颁布状况不变。即:三大块血诸量不变。
然而,现实的机体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血管壁和容量是可变的。内脏器官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这些,都会造成血液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有的器官血液流速明显减慢。(这是炎病,肿瘤的原因)。总体是趋慢的。整体分布,随着人的动作模式化,而流动量变化。如:腹部血液流动慢,头部慢。最终归结为:血液流动产生障碍。趋缓。
这是一种只局限在理论上对等的。当然,这也说明心脏处在最佳的机体状态下的水平。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对等很难实现和保持。它常常被破坏。这主要归结为血液运行过程的不规则性。在生理学中有这样的原理,器官及组织,活跃水平高的血液流量充足,反之则反之。人的习性不同,血液运行的状态也不会相同。这就造成血液的占有量不同。
量的差异最严重的是时间持久性上面。器官组织活动形成模式化,这种差异将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呈现出恒定性。这是心脏病产生和发作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等原理的破坏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年龄越大,器官活动的模式化越稳固,对气血运行机制的干扰越长久,越深刻。因此,老年人发病率就是这个原因。
加速血液循环有两层的意义。让血液加速循环,一层是,提高血液质量,二层是扩大血液的流通量。
为什么会出现身体松懈的问题?机制。是制。是违道。自生,成赘式,不归根造成了。主要的是说话。
三、剖析冠状动脉。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疾病之一。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心脏血流不足。这是由冠状动脉功能特性决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的血流运行相反。源自于心包体收缩与血流的方向不一致。包体收缩时,动脉血液充盈,而冠状动脉停止流动。当心包体放松时,血液流入冠状动脉血管中。冠状及血管中注入的量取决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程度,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量的问题,而且中间还有一个持续保持升脉中存留量的问题。也就是当主动脉停止流动时,存留在升脉血管中流量一定要满足冠状动脉的需要量。实质上,反映的是左心房血液的充足程度。
而左心房室的血流量取决于肺脏的存血量。还可追溯到前期静脉血液整体的回流状况。这样,说话对血流的影响是全身血流影响的程度。如:腹部,脑部,这些易积存的部位血液回流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心脏的供血状况。不正确的说话活动形成的赘式直接阻碍着这两个部位的血液积存。不能正常循环。
说话活动对血液影响的具体过程是,首先形成注意力的分散,这是对腹部压力的减弱。然后是脑部血液因嘴部器官的肌张力的增强而阻碍回流。
四、用血液循环新说对心脏疾病的解释。
血液新的循环理论为研究心脏病的产生、发作、治疗开辟出新思路。主要就是加入了机体的活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一) 肺压和整体压力是静脉回流的动力,这个理论对解释冠心病有着强有力支持。冠心病中,常见的,也是普遍存在的是“冠状动脉狭窄”。为什么冠状动脉会狭窄。狭窄的普遍原理是:内存液体不足,故长期空缺而使管壁变窄。这是常识。如果冠状动脉中血液充足,它一定会保持原形,而不会狭窄。
其它相关的心脏病例也同样得到合理的解释。冠状动脉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心脏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的肌体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从而产生变化。如:心肌炎,等。
(二)为什么冠状动脉易狭窄,这与其血液布局分配方式直接相关。冠状动脉不是由心房的血流入的,其注入的血液压力也不动脉压力,而是由静脉流入的。 这样,冠状动脉的质量维护,完全依赖于静脉血流的状态。即:静脉血流充足,冠状动脉中血液充盈。反之,静脉血量和压力量稍有变化首先会损伤冠状动脉的血量。所以,冠状动脉运行完全依赖于静脉运行状况。
静脉循环常有变化。
(三)心脏为什么会经常产生力不足,量不丰的情况?直接原因是,推动的两个因素并非本职功能。肺部的功能和全身的器官总体运行不如意。表现是,1、乱制,而分配不均。2、力量不足。气力不够。我们常见的身体累,等,都直接影响着静脉回流的质量。3、机体整体结构松懈,更是影响的主要因素。4、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会越来越经常化。
五、功能病一般原理。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构成人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是血与气。血与气是人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体生病的主要根源。“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在《黄帝内经》非常明确,从《生理学》的角度详尽的介绍了人体中生病的基本原理。气血与疾病与生长发育的关系。阐述和气血运行状态对健康养生的关键性的作用。
气血在体内是如何分布,如何运行的呢?
(一)整体影响。肺为心之盖,五脏之长,五脏之盖。何为盖?保护伞,供应的总枢纽,机能的总驱动器。体现在气为血之师。气流不稳,不均,必造成血液运行不畅,不常,体现为不充足,不均衡。
肺气的影响因素。1、范式。婴儿时期主要是肺气的动力,辅之以机体的动作产生的肌张力。前提是,机体没有肢体动作的赘式,更没有自动化控制。不为。2、成年人机体。以机能动作产生的肌张力为主动力来促进气血运行。今天的行走和体操等养生方式均体现这一要求。均为肢体推动式。原因是,机体中已经形成了动作的赘式,模式化,自动化。3、标准的机体范式。人体的质量,机能质量,器质器官的质量,是一个变化的概念。总趋势是:与年龄增长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机体质量越差。最好的时期是婴儿。
(二)田状分布。
1、气血分布的整体特性。分块,分级,有如经络一般。气血在体是以田地的形状分布的。这一点,只要略懂医学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古人早就有此论述和描述。丹田,就是最形象的描述。只是它仅局限在腹部区间。没有道出机体整体的状态。其实,人体的全身气血分布均呈此状。按照经常保持和集中占血量的多少,大致分为几个块状,头颅田块;胸部田块;腹部田块;下肢田块。
2、田块分布的特点是:连通,多级网状。多极驱动。即:各区域之间相互连接,但是,并非贯性单向交织。即,不是由一根血管直接与心脏连接到各部位。而是分多层次的。多极驱动,就是血液的流动,不是单是心脏的压力。这与传统的医学和解剖学的讲述不同。过去,我们只知道血液是由心脏控制,单纯由心脏泵血,驱动。事实并非如此。还有肺的功能。常言,气为血之帅,说得就是气对血液运行的驱动力和引导力。如果不控制,如何引导?如何为帅。
肺对血液的作用主要是对动脉一层。
在解剖学中,心脏分为两个功能区,支撑静脉和动脉的血液的运行。血管也相应分为两大功能,出血与血液回流。动脉司流出血液;静脉司流入血液。
六、病源作用的一般方式
从心脏病活动的特性来看,病源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让心脏病生病的。
(一)提拉。把心脏器官整个提起来。心脏是悬空的器官。上边器官组织的活动过度,则会把心脏整个提起来。虽然是极小的程度,也有损伤。人们经常说:提心吊胆。放心不下。人人都会感觉到心在提拉。只是不知是病的根源。
提拉源是说话的动作。1、说时用力而提拉。2、保持提的动作。成为模式化。
长期有一股力在拉着动脉,向上拉。提着。变质性的狭窄。关键是哪个力,在提拉着动脉?是心脏。心脏自己不拉,是心脏的外围的肌力。对心脏牵拉。使心脏高提起来。这是肌动能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肌组织之间的物理性的作用。狭窄也是物理性的变化。
(二)挤压。这是胸背变形造成的。背部驼背,造成心脏腔体狭小,对心脏挤压。
(三)共同作用。成为绞结。病症是心绞痛。提拉与驼背同时出现。
(四)附带作用。1、说话,让人的全部身心落在说的器官上,导致其它器官的功能被遮蔽。静脉血回流不足。2、说成模式,上部的血液不能回流。
从中看,心脏病的初期的性质都是功能性的。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是心脏病的机能紊乱。功能性,就是与人的机体活动相关。
相应的的后果。
1、心脏血液不足,首先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狭窄。
2、冠状动脉血液不足,造成心脏整体营养不良。发炎,或者其它的器质性疾病,如:心梗塞等。
3、多重挤压,造成心绞痛。
从后果看到,由于机能紊乱,才出现某些器质性的病变。
说话的致病原理
一、人类对说话致病的认识。说之害,古己知防。
(一)深知其害。对说话对人体的危害,虽然今天的人们尚且不知,甚至怀疑。而我们的古人早己深谙其道,深知其害。最明显的就是佛道的创始人。佛祖为说而成佛,后布道重说。道德经,更是明确指出“行不言之教”“绝辨弃智”,倡导“希言自然”,要“塞其兑,闭其门”,否则,“启其况,开其门,终身不救。” 道的原理。
1、老子不言。妄为坏制。始制。知不知,病矣。是制之乱,2、希言自然。早己设防。1、以其病病者,祝由。用说治说。2、正确说并防病。玉龙。3、揭露说害的本质——玄武。这一切都是指向于说,改造说话。
(三)远古人类的脑溢血。祝由萨满巫师的钻头骨,华佗劈曹,现代的开颅手术,对象是脑溢血,而病因是说。
(四)佛之说。从佛祖最初的感悟结果来分析,人体健康与说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后来的佛家修行做法中,很多都直接或者间的与说话动作,说话的器官功能相联系。
二、说的致病原理。
总体说。说话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完全是借助于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一个整体,却很长,宏大。
说话的原理上,分为两个具体的环节,发声和辨意,这两个环节的主体,恰恰将整体呼吸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和下部。发声在下部,辨意的吐字在下部。
1、说话是人体制的直接体现。2、说话与气血活动直接联系。3、说话与思维共处一体。思维以说为工具,而思维活动本身也是说话。大脑中有具体的语言,就必然有相应的器官发挥实际的功能。
(一)道的启示。始制有名,道葆万物。婴儿是人体的始制,是最合乎道的原理,最体现道的原则的了。1、始制婴儿是机体的范式。按照道的原理,万物的始制都是合道的。都没有病。人类在婴儿期间也没有病,特别没有心脏病(除先天因素之外)一个正常的婴儿不会得心脏病。这就说明,心脏病是后天得的。多数心脏病患者多娄数在四十以后才发作。这中间机体的变化是机体状态,生理机制的改变。原因是,(1)形成了很的功能模式。(2)强硬。2、婴儿的机体特征为柔弱。而且没有任何自生的动作模式。3、隐蔽性。说话对心脏作用细微性。这是最致命的。因为细小,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积少成多。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的积累,最终将使心脏器官受到最大的伤害。正是这种隐蔽性,才造成多发的卒死。
(二)说话干扰心脏机能。
1、说话易成模式化。不复归,不复根。2、几十年的说话活动,让说话的器官变得自动控制。3、说话器官强硬。
心脏病的前期只是机能的紊乱。机能是如何紊乱,始作俑者是谁?
(三)对心脏的伤害过程。提拉心脏。这是心脏器官的机能及物理性的变化引起的。这个因素的条件是:1、必须在心脏位置的上部。2、长期保持的力。3、一个可变形的器官。4、受人特别重视。5、是学来的动作。6、用力过大。
佐证是:一嘴巴放松可缓解心脏的压力。二药物的启示。三是,生活的实例。
提拉的力,加上心跳动的干扰。再加上大力度的摇摆而窄。为什么会痛?生硬的拉动和摆动,必然要痛。那也是人身的肉。有神经。
为什么生气时会严重?生气时,说话急,力度大,嘴巴用力大,提拉的力度更大,幅度也更大。
(四)功能病的三个伤害方式。1、伤气之式。内脏之伤。松懈,不紧凑,2、伤气之力。元玄之力。气的推动力小。弱。3、气血病的原理。气冲头部。溢瘀血。
吸烟的佐证。
心脏病是由坏制而产生。典型代表是说话。对于坏制论,还有吸烟的问题。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还有一个常识,那就是:心脏病患者决不可吸烟,吸烟最危害刺激心脏。其实,吸烟的最大危害是对人体机能之制的破坏。对肺部的感染也是其中之一。吸烟头晕。血上攻。
人体为整体,肢体器官能否带动心肌组织活动的变化?而说话的功能是呼吸系统全部的活动。对心肌有没有影响?回答是肯定的。舌底能够消除对心脏的压力,就说明,舌的动作直接影响心脏。舌的动作的积累,也造成对心脏压力的叠加效应。
功能病的攻防策略
《黄帝内经》的“天年”一篇中表现了本书的核心思想。从中也对人们认识和治疗心脏病给予很大的启示。“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亡,或病久,愿闻其道。”先师歧伯给出的答案是:“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天年第五十四P655页)这是他对长寿的条件和特征的交待。稍作思考便可看出,这确实是长寿真正的奥秘。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三层面来理解。
两个部分是:行为方式与内脏制式。反映的是机体内外、形质的关系。
三层面是:肌肉解利;呼吸微徐,这是机体行为相联系;标准是“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守常,皮肤致密”,这是肌肉解利、呼吸微徐的直接反应;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反映机体功能正常的指标。
只要“五脏坚固”,就很难得心脏病。
五脏坚固的实现途径是“道学”的无为和至柔。
五脏坚固的实现手段是玄武之动。这个标准反映着人类养生思想的精髓。红山玉龙的养生信息,与之吻合。特别是更与玄武的方法衔接。“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归纳起来均为“玄武”之动的具体描写和操作要领。
玄武的结构是:。玄气,是玄力,更是玄式,玄制。
玄武弱则静脉气血归不足。引冠心病,冠状动脉回血不足最常见的危害就是冠状动脉狭窄。
充分发挥玄武之功,则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功能病。因为,首先、是心脏病得益最明显。五脏坚固,这是心脏正常工作并保持器质完好的先抉条件。五脏坚固是制的质量评价。机体之制,首先决定于“盖”的质量,也就是机体器官的功能,所反映的是为内脏器官存活提供的条件环境优劣程度。其次、是内脏器官内部相互联系的状况。内脏器官是相互联系的,不但功能联系,而且,位置稳定不变。在这些条件满足之后,内脏器官自身则会保证完好无损。
肌肉解利,是五脏之制的实现基础。要求始终“外柔内强”的态势。只有外柔,才能内强,内固。血液和调。这是内脏养护最重要的介质。
五脏坚固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保证机体内气血运行正常。它对人体健康有特殊的意义。1、才能切实完成器官的新陈代谢。2、是实现血液静脉回流的主要依靠。是防止冠心病的最佳方案。
在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中,最容易违背这些原则,最能伤害机体状态的就是说话。玄武是对说话负面影响的最好手段。
它能够使人不得心脏病,己得心脏病者,不死于心脏病。
作者:郭瑞东